這是一個愛社交、愛瑜伽的女生的家。業主日常除了需要在家辦公,還會做做瑜伽,養點花草。
周末的生活經常是約三四家好友,帶著各自的小朋友來到這里,大小十幾個人一起做飯、聊天,偶有聚會之后留宿的朋友。
原戶型有175㎡,三房二廳雙衛,帶一儲藏間及工人房,戶型方正,南北通透,有個舒服的陽台,算是難得沒什麼bug的原始戶型了,但對于業主,還是有很多不適合的地方。因此通過調整格局,整合功能與動線,讓空間使用更流暢。
面積:175㎡ 坐標:成都,錦江區 格局:三室二廳二衛 居住狀態:一人 設計公司:基本建筑
1. 玄關小,相鄰的儲物間太大,反而擠壓到玄關,使用不便。
2. 廚房與生活陽台的空間比例分配不均,陽台過大,廚房過小,再加上封閉廚房不符合屋主聚會的需求。
3. 有閑置用不上的保姆房,空間被浪費。
4. 客廳陽台雖大,但開間不夠寬,能帶給客餐廳的好處并不多。
考慮到業主是一人獨居,以原始三室兩廳的格局來說,只有一個主臥是比較固定的房間,其余空間都可以給到客廳、餐廳、廚房、開放式書房。
同時屋主想保留能做瑜伽和客房的空間,瑜伽房只在白天使用,臨時客房只在晚上使用,那麼這兩個功能是可以合并在一個房間的。
經過以上考量,格局這樣變更:
1. 拆除儲物間,擴大玄關空間。
2. 拆除封閉廚房,納入一半的生活陽台,區分成中廚與西廚。
3. 保姆房改為儲物間。
4. 陽台安排玻璃陽光房,同時保留走道,形成能環繞客廳與書房的回字動線。
更重要的是,為了維持空間的開闊性,利用半墻、柜體開口,拉出通透的視覺軸線,不論身在何處,都不會被隔斷或柜體阻擋視線,照樣開闊寬敞。
運用一堵高柜圈出玄關空間,同時利用地暖高差,形成落塵區,可以有效避免將室外灰塵帶進室內。
玄關左邊安排換鞋區和衣柜,可以存放秋冬的大衣和日常的包包。
右邊的玄關柜做了窗口造型,坐在換鞋區,視線可以穿透看到陽台,視野十分通透。
玄關柜的背面是餐廳,玄關柜同時也是一組雙面柜,面對玄關是鞋柜和儲物柜,面對餐廳則是餐邊柜,一體兩用。
客廳位于所有空間聯系的中心,與開放餐廳相連,沙發后方的書房只做半墻,隨時能看到內部。通過各種開口與周邊空間發生關聯,形成富有層次的空間體系。
餐廳擺放2米2長的六人餐桌,周圍一圈都可以擺凳子,多人聚餐時可容納10人同時就餐,成為家庭聚會、朋友聊天的好場所。
為了讓陽台獲得更大利用,特意將陽台切分成幾個不同質感的空間,像是運用玻璃隔斷圈出能發呆、曬太陽的陽光房。
角落設置僻靜的讀書角,陽台保留部分走道,能扒在欄桿上聊天談心。
還有可以小坐的木質戶外座椅,再搭配一張小桌子,就能隨時在戶外用餐。
從陽台繞過陽光房,就能來到書房,形成有趣的回字動線,不論是在客廳、陽台或書房,都能順暢來回游走。
客廳與書房之間也只有低矮的書桌,可以直接看到書房的臥榻。開敞的書房可以在打開電腦的時候聆聽起居室音響中的音樂,也可以舒服躺在軟榻慵懶的看一部小說。
軟榻的尺寸是1200x2000,作為臨時客房也完全沒有問題。
中廚和西廚之間既能被隱形移門隔開,又能聯通;更特別的是,環繞移門打造室內第二條的回字動線,能隨時通往中廚、西廚或餐廳,行走相當流暢。
自由環繞的廚房自帶充足的社交功能,當多人聚會時,可以有多個操作場景。像在島台旁設置觸手可及的烤箱,能隨時來一場烘培小聚。
兩人位的島台自帶嵌入式電磁爐,可以和朋友一邊聊天,一邊煮小火鍋。
西廚毗鄰書房,在這里煮一壺好茶、讀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原戶型主臥衣帽區偏小,缺乏收納空間,我們在主臥進門的左側占用了一小部分衛生間,「偷」出來一整排衣柜,衣柜上方則是小心被隱藏起來的空調出風口。
基于同一原因,我們也放棄了純裝飾性的床頭背景,衣柜和床頭收納系統連在一起,自然形成床頭背景,淺色搭配順便打造了主臥的寧靜氛圍。
和床頭收納系統連成一體的是衣帽區的衣柜,自然分割床鋪和梳妝台。懸浮的柜體空靈輕盈,減輕大型收納柜的重量感,讓空間富有趣味。
主衛將馬桶區獨立出去之后,只需解決洗漱和浴室的問題即可。我們運用合理路徑,將衛生間的交通面積壓到最小,獲得了一個盥洗、淋浴、浴缸三合一的空間。
改造后的主臥完全是一個舒適的大套房,不僅有充足的衣帽空間、梳妝台、浴缸這些舒適配置,還有業主希望的干凈衛生的獨立馬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