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曾因為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去的問題而「困擾」過,尤其是聽到孩子說「媽媽,他們不和我一起玩」「我們回家吧,媽媽!」「他們欺負我」......這些話,感覺十分的苦惱。
畢竟你想想,這天戶外陽光明媚,你帶著孩子在小區游樂場,想著孩子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而你可以短暫的放松,結果自己家孩子卻和其他小朋友融合不到一起,甚至是被排斥,你會怎麼想呢?大機率焦慮、發愁是會有的。
主要是擔心孩子以后怎麼去交朋友,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被欺負了怎麼辦?
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社會」當中,社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過程中,逐漸進入到「社會化」的階段。
可以說,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已經可以到出一些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
哈弗曾做過一項調查,對近1000人進行追蹤,發現那些有著良好人際關系的人,未來成就會更高,而這一點其實在孩子幼兒園階段就有所體現。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能很快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團,說明他擁有很強的社交天賦,這種走哪都「混得開」的性格,將來進入社會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也更容易有所成就。
所以說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是父母教育當中重要的一環。
第一,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可以說「自信心」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基石,因為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在面對其他孩子的時候落落大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順暢的用語言表達。
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比如通過鼓勵讓孩子敢于表現自己,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及時的肯定和稱贊,增強孩子的內心驅動力,讓孩子感受到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得到滿足感和認同感。
第二,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孩子社交另一項重要技能,孩子和人交語言表達能力強,更能了解到對方的想法和需求。父母要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每天放學讓孩子講下今天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認識到了哪個新朋友?
不怕孩子說錯就怕孩子不說,語言邏輯能力其實更多的是在孩子表達和思考中形成的,平時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去講故事,教授孩子一些禮貌用語等等,豐富孩子的語言用詞。
第三,培養孩子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是孩子快速融入小集體的途徑,孩子通過合作培養團隊意識,一起玩游戲、一起解決問題。父母可以在家的時候,搞一些小的組織活動,比如一些手工作業,一起來完成作品。同時教會孩子合理的分享,學會互幫互助,通過團體活動讓孩子更快地鍛煉社交能力。
第四,調節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
孩子的情緒是不穩定的而且多變,情緒控制和表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孩子合理的控制情緒,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小矛盾。父母平時多顧慮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溝通讓孩子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難度比較高,但效果卻是非常顯著的。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從多方面來入手,除了父母的努力之外,自然也離不開幼兒園老師的教導,所以父母也要多和老師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