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問我如果再裝修,是鋪木地板還是鋪瓷磚時,我的答案或許是這樣:
你好,瓷磚!再見了,木地板。
作為裝過2套房子的人,對比瓷磚和木地板,很顯然后者給我的感觸最深,因為需要吐槽的地方實在是太多!而有太多的人鋪完木地板,入住不到半年就開始后悔,說到底也是它的幾點「硬傷」引起的。
接下來以我的體驗來給大家說一說木地板的選購初衷以及那些讓我不得不吐槽的缺點。
木地板這種建材,和瓷磚相比,它的一些優點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下面的3點,就是我當初決定鋪木地板的原因:
1、腳感比較舒適,有冬暖夏涼的體驗
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脫掉鞋子踩在地面的感受,瓷磚和木地板相差太大。一個冰涼,一個暖洋洋。而相信很多人選擇木地板,就是看中了它具備「腳感舒適」的優點。
2、色溫比較「養眼」,裝修出來的風格偏北歐、日式等極簡風
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最喜歡的風格就是極簡風、原木風。而有著天然紋理的木地板,毫無疑問是地面建材的最佳選擇。
3、有彈性而且防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摔傷的風險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在我第一套房子鋪瓷磚的室內,曾經真的摔過一次,而且竟然還把手腕給摔得淤青。
雖然不小心的成分比較大,但是從那個時候我就對瓷磚有了「防備之心」。而木地板的優勢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它有彈性,而且防滑程度比較強,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摔傷的風險。
必須要承認的是,正是有了上面這些感受和經歷,最終促使我第二套房子鋪了木地板。
然而「好景不長」,入住后我逐漸發現,當初的這個決定或許是錯誤的。因為木地板的「槽點」要比瓷磚多太多了!
正在淡出無數中國家庭的木地板,歸根結底離不開它的一些雞肋體驗。而在我們感知到雞肋體驗的背后,其實是它下面4個「硬傷」導致的:
1、對安裝要求太高
無論是純實木地板,還是實木復合地板,在施工安裝過程中都很容易翻車。一方面是拼接的施工,一方面是地面平整度的施工。
拼接采用平扣還是鎖扣,留縫要多大,地面不平整要怎麼鋪貼,怎麼做到全屋通鋪……
這些問題對于裝修小白來說就是天書,而交給經驗不足的工人手里,踩坑的機率更會大大增加。
尤其是像「起拱」這種問題,只有入住后,冬季采暖季到來之后,才會發現是否踩坑!此外,如今太多的住宅交付后,地面其實是不平整的,這個時候如果鋪貼不注意,等到住進新家后,踩到地板上就會時不時聽到空餉、異響。
2、硬度太低,拖動傢俱要格外留心
在「硬度」這個參數上,木地板和瓷磚簡直沒法比,前者的硬度太低,以至于在拖動傢俱的時候,很容易留下「劃痕」。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說,就連自己的手機掉到木地板上,也會「砸出坑」來……
反觀瓷磚,在硬度方面絲毫不用擔心,拖動重量大的傢俱家電更沒必要勞心費神。
3、怕水怕潮,不然會起皮
瓷磚有「吸水率」高低之分,而木地板完全沒有這個參數。說到底是因為木地板這種木質板材,終究是怕水怕潮的。所以在日常家居清潔過程中,如果不小心將水灑在了地板上,必須要及時擦干凈,不然就會出現上圖中的翻車場面。
或許很多人說這是木地板質量不好,實話實說,只要是貼皮的木地板都會存在遇水起皮的情況。
4、行業水分深,環保度參差不齊
木地板的市場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這一點與瓷磚是類似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瓷磚市場的水分盡管很深,但選擇的即便是普通瓷磚,使用壽命依舊是一二十年。
而木地板則不同。木地板的價格越低,理論上板材質量越差,用到的膠水越多。這一點在復合地板上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每年我們也都能看到一些甲醛致癌的新聞,而除了純實木地板之外,只要是復合地板,都要面臨「環保度」的「拷問」。
對于不了解木地板行業的人來說,選擇復合地板的同時,也意味著增加了不少環保風險。所以這個「硬傷」是公認的。
必須要承認的是,木地板這種建材,如果上面這些缺點得不到解決,它的受眾會越來越少,甚至會淡出中國家庭。畢竟在各個方面上來看,瓷磚的「性價比」更高。
當然了,木地板的「選購」里面也有很多講究,如果選購得當,依舊能夠收獲不錯的家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