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波伏娃:成為你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2023/12/07

1927年,波伏娃和父親鬧了矛盾。

因為她的父親覺得,女人就應該嫁人,結婚生子,這才是女性最終的歸宿,也是那個時代最流行的觀念之一。

然而,19歲的波伏娃,卻不想過這樣的人生。

她熱愛讀書,正如饑似渴地閱讀哲學書籍,希望從中可以找到一種身體力行的哲學理念。

她希望指導自己人生的是真理,而不是某種約定俗成的觀念。

多年之后,她成了女哲學家,成了作家,她倡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女人應該從傳統的觀念里解放出來,和男人平等地站在一起。

她的《第二性》出版之后,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被挑釁了,因為她在里面大談女性性啟蒙,連[性☆生☆活]也毫不避諱。

所以,這本書剛出版,波伏娃就被罵慘了,「饑渴、冷淡、[淫.蕩]、女[色.情]狂、女同性戀、流產過一百次」,教會甚至將這本書列成禁書。

但這本書也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因為波伏娃喊出了很多女人不敢說的話,成為你自己,這比什麼都重要。

01

1908年1月9日,波伏娃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這樣的家庭里,各種陳規陋習遍地都是,男女還沒有平等,女人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找一個好男人,生兒育女。

波伏娃的父母,都受過教育,他的父親,年輕時想當演員,可是家人覺得當演員拋頭露面一點都不體面,所以迫于壓力,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了一名規規矩矩的律師。

他們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講排場,愛面子,過著平凡而庸常的人生。

波伏娃接受的教育,也是以成為一名淑女為目的的教育,4歲時,母親帶著波伏娃外出訪客,波伏娃就能優雅地從包里拿出名片,遞給他人。

可波伏娃喜歡的,卻是另外的東西。

她喜歡像個野孩子一樣去戶外探索,在草地上無憂無慮地奔跑,有時候蹲下來欣賞樹葉、花朵和豆莢,她盯著蜘蛛網一看就是很長時間。

父母對波伏娃的教育煞費苦心,父親為她整理了一部詩集,母親經常帶她去圖書館,還給她請了家庭教師。

他們對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做不得體的事,不能看不適合看的書,換句話說就是,你要按照傳統活著,規規矩矩,離經叛道是罪無可赦的。

就像今天很多父母一樣,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所以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碰的,不止不能碰,還不能問,比如性。

在波伏娃的母親看來,與性有關的一切,都是邪惡的,肉體的欲望是罪惡的。

波伏娃問過母親,孩子是從哪里生出來的?

母親沒有告訴她是路邊撿的,卻告訴她是從屁眼里屙出來的。

她又問父母,生孩子痛不痛?

一點也不痛。

總之,在那個時代,很多人都覺得,談這些問題是丟臉的,是沒有教養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統,但人不應該被那些傳統束縛住,因為傳統是死的,人的活的。

02

戰后,波伏娃一家的生活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那時候,波伏娃正在長身體,可是營養跟不上,所以看起來病懨懨的,還得了脊柱側凸病。

在長期的教育下,波伏娃一方面想按照父母期待的,做端莊的淑女,以后好嫁個好男人,可是拮據的生活條件,卻只能讓她穿破裙子。

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父母希望她不要「讀書」了,要求她做一個「正常」的女孩子,因為女人讀那麼多書是沒用的,反正遲早都要嫁人。

可波伏娃越來越發現,那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她還太小,雖然感到懷疑,卻還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外在的壓力,只能被迫順從。

她努力成為好女孩,努力變成虔誠的教徒,最終,她如愿以償,成了別人眼里的好女孩,可她自己,并不開心。

宗教宣揚平等,可現實中,處處都是不平等,上學時男女是分開的,就算在家里,父親夸獎她也是說:

波伏娃有一顆男性一樣的頭腦,她能像男人一樣思考,她就像個男人一樣。

為什麼不是像女人一樣?而是像男人一樣?難道男人就比女人會思考?就比女人優秀?

現實太不平等了,有人被奴役,有人高高在上,就連男女之間,也一點都不平等。

男人有自己的事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女人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嫁人,成為一個好母親,成為一個好妻子,這就是大多數女人的歸宿,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出路。

所以,父母才會對她說,不要讀書了,女人讀那麼多書沒用。

這難道就是她的命運?

不,不是這樣的,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看《小婦人》時,她欣賞里面那個敢于反抗命運的女孩,波伏娃問自己,是否也可以這樣?

當然可以!

每個人都是自由的,都有選擇做自己的權利。

03

在一個充滿偏見的社會里,一個人要想做自己,是艱難的。

因為她需要面對的,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壓力,在大多數人看來,女人等著嫁人就行,波伏娃卻想學哲學。

她的這個選擇,就連父母都堅決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學哲學會讓波伏娃變得墮落,變得懷疑上帝,變得不再虔誠。

父母反對最關鍵的是,一個女人,學哲學干什麼?既不能幫忙治理家務,也不能幫助生孩子。

可波伏娃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哲學,因為她的人生,必須自己做主。

學校的同學得知波伏娃的選擇,充滿嘲諷地說,用不了一年,波伏娃小姐就會被帶壞,放棄信仰,走上歪路。

當這樣的說法傳到波伏娃母親的耳朵里,她更加害怕了,也就越發反對波伏娃學哲學,但波伏娃寧死不屈。

波伏娃堅定地想做自己,可父母也堅決反對,最后只能各退一步,波伏娃可以學文學,這是底線,如果她不愿意,那就不要去上學了。

波伏娃只能同意,為了成為自己,她別無選擇,哪怕明知道這條路是彎的。

可是,社會這奇怪的觀念是哪里來的?

波伏娃決定,要思考生活,要用哲學去生活,用理性指導自己,而不是用觀念指導自己。

她大量閱讀,以前家里不讓讀的書,她偷著讀,她甚至還會去做一些曾經看來是離經叛道的事情,比如去酒吧。

讀書越多,波伏娃徹底從原本的生活觀念里解脫出來了,就像她說的:「我脫離了本來屬于的階層」。

可此時的她,卻很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但她心里有一個聲音,清楚地告訴她:

「要清楚地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

「不要做波伏娃小姐,要做你自己。」

「不要去追逐外界強加給你的目標,不要去盲從既定的社會結構。對我有用的東西才是有用的。」

她不知道自己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但她知道必須成為自己,主動去選擇生活,而不是被外界逼著去生活。

04

波伏娃長得漂亮,性格又很活潑,所以,喜歡她的男生挺多。

而此時的波伏娃,也渴望愛,渴望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在家里的尷尬處境,但她更明白,自己要的,不是一段充滿利益的婚姻,而是真正的愛。

她要那種:「一種能陪伴我一生,而不是吞噬我一生的愛」。

對于她來說,成為自己,比婚姻更重要。

所以,她一直沒遇到這樣一個讓她愛的人,直到薩特的出現。

1929年,波伏娃遇見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男人,薩特。

初見時,波伏娃并不喜歡薩特,還有些討厭,因為薩特個子小,不到一米六,長得也不帥,還是一個風流才子,喜歡尋歡獵艷。

總之,在沒深入了解之時,薩特這個人,除了個子小,就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然而,薩特一見波伏娃,就發現這個女孩很不一樣,她跟他進行哲學辯論,勢均力敵,有來有往。

薩特被吸引了,他發誓,一定要認識這個女孩。

他到處打聽波伏娃的信息,得知她正在研究萊布尼茨,薩特就畫了一幅畫送給波伏娃,取名「萊布尼茨和單子一起洗澡」,畫的是一個男人被一群美人魚圍著。

他邀請波伏娃出來玩,慘遭拒絕。

薩特也不氣餒,後來,為了復習考試,波伏娃加入了薩特等人組建的學習小組,薩特就開啟了奇葩送禮模式,波伏娃剛加入學習小組,他就送給波伏娃一張日本畫,接下來是瓷器。

可波伏娃只覺得荒唐。

然而,時間越久,波伏娃越是欣賞薩特的才華,也越是被他的才華吸引。

薩特鼓勵他說:

「保持最珍貴的自我,保持你對自由的熱愛、你對生活的激情、你的好奇心,還有你想成為作家的決心。」

薩特也對波伏娃談自己的理想,還趁機表白:

「從今往后,我會一直保護你。」

有句話說,這世間遇到愛、遇到性,都不難,難的是遇到理解。

薩特理解了波伏娃,他不僅沒有用任何傳統的觀念要求她,甚至還鼓勵她做自己,對于波伏娃來說,這才是最難得的。

05

那年夏天,波伏娃回老家。

薩特隨后也追了過去,他們在夏天的草地上聊天,談哲學,談家庭,談父母,談自己。

波伏娃曾經渴望婚姻,但薩特卻說那是騙局,那是陷阱。

他們約定,要一起讀很多書,一起去很多地方,要一起當作家,寫出好的作品,還要過激情而自由的生活。

在薩特看來,婚姻是一種束縛,他不能將自己放進籠子里,所以他告訴波伏娃,他能給她很多,但不能將全部的自己都給波伏娃,他必須自由。

這次見面,讓他們確定了關系:

「我的心靈,我的身體,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收獲了一個無可比擬的朋友。身體和心靈的朋友,別人也可以做,但思想的朋友只有他,不可替代。」

隨后,他們還簽訂了那個奇特無比的愛情契約,他們相約,除了彼此,還可以有其他情人。

「我們之間是本質的愛,但我們同時也可以體驗偶然的愛。」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相愛的人之間簽訂的契約,都是相守一生,忠貞不二。

因此,波伏娃和薩特的契約,顯得如此怪異。

從那以后,他們就成了最親密的戀人,可彼此又是自由的,他們的連接,在于靈魂。

他們還沒有出名,也還沒錢,但他們自視甚高,錢財名利,并沒有太放在眼里,他們尋求智慧,談寫作,談哲學,思想也越來越自由。

薩特總是告訴波伏娃,要發揮個人自由,不要被任何東西束縛。

後來,由于工作原因,兩人又不是夫妻,不能分配到同一個地方,這讓波伏娃很痛苦,不婚主義者薩特卻提議,可以結婚。

「沒有必要為了原則而折磨自己,我們反對婚姻,但沒必要做婚姻的殉道者。」

可兩人都知道,他們并不喜歡婚姻,所以波伏娃拒絕了薩特有關結婚的提議,而是在契約里加上一條,可以短暫分開,但不能長久分離。

這世間很多人,會阻礙你成為自己,他們用傳統規訓你,企圖將你塑造成他們期待的模樣。

但這世間有些人,會幫助你成為自己,他們會讓你知道,任何你不喜歡的東西,都是狗屁,任何試圖束縛你的東西,都是狗屁,他們會讓你知道,這世間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成為你自己。

就像黑塞說的:

覺醒的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成為自己。

06

1937年,波伏娃29歲,薩特32歲。

這一年五月,薩特的作品終于得到了認可,正式成了作家,波伏娃雖然在嘗試寫作,可是還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在她和薩特的思維碰撞中,存在主義的思想越來越清晰,薩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波伏娃的那種自由的生活方式,也給她帶來了麻煩,她單身未婚,經常住在酒店,去咖啡館寫作,還明目張膽地做薩特的情婦。

她還是同性戀,和自己的女學生談戀愛,1941年,她被女情人娜塔莉的母親給投訴了,說她誘騙未成年少女,勾引自己的學生。

這位婦人在投訴中,還特別指出了波伏娃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

還指責她在課堂上講授紀德和普魯斯特,因為這兩人是道德淪喪的同性戀者。

在這位婦人看來,波伏娃做這些事情,也是道德淪喪,簡直就不配當老師,會帶壞年輕人。

特立獨行的人,總是容易受到指責,因為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他們。

《女賓》出版后,波伏娃也成了作家,完成了最初的夢想。

她終究活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成了波伏娃。

她也終于明白,在這世間,我們的行動創造了我們自己,任何人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如果任由外在的觀念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就永遠成不了自己。

07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

「每個人都對世間萬事萬物負有責任。」

成名后,她和薩特的名字隨處可見,走到哪里都是焦點,有人盯著他們,有人明目張膽地拍他們。

他們出雙入對,在外人看來,波伏娃就是存在主義的擁護者,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想,還是在和波伏娃的討論中漸漸完善的。

「存在先于本質」

「我們的行動創造了我們自己」

「英雄使自己成了英雄,懦夫使自己成了懦夫」

波伏娃自己,也成了存在主義作家,但此時,波伏娃卻將注意力放在了女性問題上,她開始思考,在這個社會上,做一個女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要成為妻子?成為母親?要成為家庭中最主要的一員?

她發現,在現有的觀念下,女性是弱勢的,在職業上不平等,在生活上也不平等,這種不平等,主要表現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上。

在傳統的觀念里,女人是帶著某種「女性氣質」的,可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為了找到答案,她一頭扎進圖書館,查找資料。

她自己就是女人,她的經歷讓她很清楚地知道,她想當一個哲學家,就必須放棄很多傳統意義上的「女性特質」,所以她的父母才那麼反對。

她發現,這種女性特質,在每個女人還沒出生的時候就被規定了,然后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被不斷強化。

她思考得越來越多,就成了《第二性》。

很多人活在這世間,還沒想好怎麼活,外在就已經給他規定好了。

那些真正想成為自己的人,都只能自己殺出一條血路,很多不是傷了人心,就是苦了自己。

08

1949年,《第二性》出版之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在一些人看來,這本書尺度大得堪稱不要臉,所以罵的人不少。

那一年,波伏娃41歲。

她之所以寫《第二性》,就是因為她看到了很多女性都未曾注意到的女性問題。

比如,女性很少和男人同台競爭,甚至不能參加選舉,就連很多嚴肅的作品里,女性也只是陪襯。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女人是各種標簽,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母親的女兒,但她們不是她們自己。

可是在波伏娃看來,這就是問題,因為一個人首先應該成為自己!可很多女性,都沒有這個意識。

波伏娃發現,讓女性不得自由的原因主要有二:

要麼受到壓迫。

要麼自己選擇不自由。

前者是身體被壓迫,后者是心靈被壓迫。

作為女性,很多女人甚至都不了解「性」,她們被告知性是可恥的,可事實上并不是,于是,波伏娃寫了《女性性啟蒙》,她告訴人們,[性.行.為]首先應該是自愿的,其次應該是相互回饋,而不是男性單方面的發泄。

在她看來,女性應該作為主體去享受[性.行.為],而不是作為客體被動接受。

這樣的內容,尺度太大了,所以剛發表,波伏娃就被罵得體無完膚。

「簡直達到了下賤的極限。」

但波伏娃并不在意,或許,在她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她就已經知道了這樣的結果。

她說:

女人不是一個固定的現實,而是一種成為的過程。」

任何一個人,都是后天成為的,他們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傳統和生活,會在這張紙上留下印記,但最后會成為什麼,還是看他們自己。

09

《第二性》一邊被罵,一邊又大賣,甚至讓波伏娃獲得了不弱于薩特的財富和名聲。

但她的生活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她和薩特約會,聊天,她也和其他人談戀愛。

她給自己買了唱片機,買了轎車,她說:

「既然愛情是被禁止的,我決定把我骯臟的心臟交給不像男人那麼骯臟的東西,我要送自己一輛黑色轎車。」

她想開著轎車出去兜風,所以開始學習駕駛技術。

她依舊在寫作,《名士風流》再次大賣,最終獲得了龔古爾獎。

在這樣重要的時刻,她卻不愿意出席領獎,在她看來,那還不如和薩特吃一頓飯有意思。

51歲以后,她積極投身社會活動,成了積極的社會活動者。

63歲,她領導數千女性游行示威,爭取合法權利:

第一、對女性進行有關性和避孕的教育。

第二、修改《墮胎法》。

第三、為墮胎的女性提供免費的法律辯護。

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她是女權主義,但她不覺得,她只是覺得,女性應該有這樣的權利,卻不反對男人。

1980年,有人問這位自由的女人,應該如何倡導女權運動,她說:

「今天的女性可以做到任何事,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她自己的錯。」

10

前些年,女權主義挺火的。

那時候的網紅papi醬,在一個綜藝上說過自己獨立的婚姻觀,被看成女權主義者。

然而幾年后,papi醬生了孩子,孩子跟丈夫姓,這個事情被一些女權主義者大肆攻擊,說papi醬成了「婚驢」和「胎器」。

這是什麼女權?

簡直讓人難以理解,要是波伏娃知道,她估計也得氣得高呼,那不是女權,那是無法無天。

有一位社會學老師講過一件事,她上課時,講到女權主義思想,一位男生很激動地站起來說:

「難道男生就不辛苦嗎?難道男生就應該伺候女生嗎?」

這位老師聽得莫名其妙,她要講的就是男女平等,而不是誰伺候誰,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些女人濫用女權這個詞,讓人聞之色變。

這位老師解釋說:

「女權主義本來的意思,是啟蒙女性,爭取做人的自由的權利。」

「真正的女權,是女性享受做人的,自由的權利,能夠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在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的話語權。」

最后這位老師說:

「現代社會雖然還有封建禮教的殘余,但是也給了女性們完全自由的選擇權利。女人們做人的權利在自己手中,不是和男人要來的。

意思就是,很多人不自由,不平等,其實都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束縛,這束縛也許不是別人給的,而恰恰是自己加上去的。

1986年,波伏娃去世,去天上尋找她最愛的薩特,繼續談他們的哲學,談他們的愛情。

她走了,但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成為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做不好,那還有誰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我們這一生,會有很多重要的選擇,選擇伴侶,選擇事業,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成為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是這一切的基礎。

而今,很多人不敢成為自己,被迫按照外在的要求生活,這樣的人,不管獲得多大的成功,對于自己,他始終只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他背叛了自己的心。

精選推薦
裝修與設計
20坪極簡風設計,小小的空間擁有5大功能區,細節一步到位!
2023/08/04
裝修與設計
屋內堆滿雜物!一家六口「同住不到12坪蝸居」連廁所都沒有,天才設計師出馬「打造功能齊全迷你房」成果美不勝收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設計師改造「10坪百年老宅」美到不可思議,耗時65天「推開新家大門」一家8口哭了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34歲單身媽媽曬私生活爆紅!帶女兒住進深山,蓋16坪木屋周圍荒無人煙,日子快活似神仙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日本極簡主義者的家,她堅持斷舍離不亂買,全屋干凈治愈,好清爽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阿伯爆改20坪別墅!一手爛牌, 卻打出了王炸,設計師看了都想哭!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他在「隱世小島」上給妻子造了一個「人間天堂」,網友眼紅:世界上最舒適的時光都在這里
2023/08/03
裝修與設計
買了套新房只有14坪,被親戚嘲笑「鴿子籠」老公花70萬爆改成3房后,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男大生畢業後,從銀行舉債1500萬,在還把800公尺南投深山,改造百年三合院,成「台灣最美民宿」!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年輕夫妻花26萬爆改20坪二手房,前房東看完后,悔不當初:后悔賣房了!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小夫妻改造27坪二手房,堅持簡單裝修「跟奢華不沾邊」,「封閉式玄關」被贊爆:這就是夢想中的家!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太厲害了!新北夫妻讓「40年房齡老破小」逆襲,9坪小寨宅「住下一家4口」,收納超強超舒適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只花了400萬!50歲鄉下阿姨建「三層小別墅」,堅持「簡單裝修」卻效果驚人:一進屋就療愈了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鐵窗故意不拆!40年彰化老宅「神改造變夢幻交誼廳」木質裝潢「2樓挖了一個大洞」走上樓美翻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韓國新婚夫婦在首爾市中心購買「5坪」土地,花費750萬建了一棟5層小別墅:小房子卻幸福感爆棚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阿嬤退休在鄉下蓋棟房子,只有一層平房,把面積都給院子,日子過的好舒服
2023/08/02
裝修與設計
新北女孩的28坪新家火了!全屋整潔又清爽,電視柜成全屋亮點:這種還是第一次見!
2023/07/31
裝修與設計
新竹女生曬出22坪新家,因布置得太整潔而走紅,功能不輸大戶型:小房子也能住出幸福感
2023/07/31
裝修與設計
她堅持獨居5坪小公寓,一個人追劇一個人吃飯,精致的女人宅著也是一種幸福
2023/07/31
裝修與設計
新北一套14坪小宅,改出「三臥兩衛+超強收納」住下5口人一點都不擠:堪稱「裝修教科書」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