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燈,如果做的得當,層次感、氛圍感是有主燈無法企及的,但也有預算高、布置復雜容易踩坑等劣勢。
所以,很多人不會選擇無主燈,轉而選擇預算低、布置簡單的「有主燈」。
對于喜歡空間內被均勻照亮的人來說,它的出光方式是優點,但對于想追求點情調、氛圍的人來講,「有主燈」就顯得有些無聊了。
不過,這種無聊,只是相對而言的,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努力,讓客廳的光效變得更有調性的。
本期我們教大家3招,即使是有主燈,也能氛圍感滿滿。
不是所有的主燈都得是這種爛大街樣式的吸頂燈,它還有很多種可能:
它可以是這種極簡的、存在感超低的超薄吸頂燈;
也可以是這種這種簡約中又透著幾分精致的造型吸頂燈;
當然,它還可以是更具裝飾性的吊燈。
即使不開燈,也足夠好看,對空間的總體顏值有明顯的提升。
甚至,它還可以是這種常在無主燈照明設計中出現的斗膽燈、牛眼燈,均勻照亮或者重點照明,任君選擇。
有主燈設計,不吊平頂無法在頂部布光營造氛圍,但可以通過增加局部光,來營造氛圍。
可以利用的手段有:落地燈、台燈、壁燈、吊燈、柜子燈帶、氛圍燈串、甚至是電視屏幕的光都是可以是我們用來營造氛圍的局部光。
記得控制亮度,想要氛圍,必須不能太亮,需要功能性照明的地方,可以局部亮起來。
比如,夜晚我們可能會在沙發上看會書或者刷會手機,那就可以給沙發旁添加個落地燈,讓這個局部亮起來。
當然,這個落地燈,可不僅僅只有功能性,對氛圍也有提升。如果能選到自己足夠喜歡的落地燈還具有裝飾性,無論晚上還是白天。
比如,餐邊柜,我們需要照亮開放格,解決背光問題,就可以在此處布置一個貓眼感應燈。
免布線的,即使當初沒有預留電源,也能用,而且光效絕絕子,還便宜。
如果再能多點預算,還可以讓主燈搭配邊吊,以增加客廳的燈光的層次感,還不會有吊平頂的降低層高的問題。
目前主流的客廳邊吊,就兩種吊法:
①回形吊頂
大橙子小耳朵
上面可藏燈帶,向上出光,回形的光效也不錯,下面可以裝射燈洗墻。
唯一的遺憾回形吊頂里藏灰,能接受就做,注意做的時候,不要隨便把燈帶放進去,會出現鋸齒光。
此外,還需要避免截止光。
如今,雖然T5燈管已經不太用了,大家都用led燈帶,但很多木工的回形吊頂做法,還停留在裝T5燈管那個階段,給回形吊頂邊緣做一個高高的擋板。
如果,直接把led燈帶放上去,光就會被擋板截斷,形成所謂的截止光。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我們逼木工進步,做出適合led的回形頂,要麼就改變燈帶安裝方式,利用卡扣或背膠將燈帶裝在平行于擋板的側面,就不會出現截止光了。
若要追求效果,還可以給燈帶搭配45度鋁槽,擴散板可以讓出光更柔和,達到均勻退暈,由亮到暗的漸變效果。
安裝的示意圖如下:
②雙眼皮吊頂
如果接受不了回形吊頂藏灰的缺點,那就用雙眼皮吊頂。
Sven.z
若能接受嵌入式線性燈的繁瑣、費用以及燈效,可以做一圈嵌入式線性燈。
若不想麻煩,那就主攻洗墻的射燈,注意遵守以下準則:
1)光束角選24°、36°
光束角越大,光的弧度越大,光束角越小,聚光性越強,一般洗墻就用24°或者36°,更大光束角用在過道,更小則用于重點照明工藝品或者裝飾品。
煜琪照明
24°光弧更小,更清晰,中心點也更亮眼一些,會有些許刺眼;
36°光弧更大,相當散一下,但也更均勻,人眼更舒適一點。
我更喜歡36°光束角。
2)離墻距離 15-30cm
這個距離是燈的中心,距墻的距離;
離墻越遠,光弧越向下,光弧越大。
一般建議光束角在15-30厘米這個區間內,太近就會出現前面所講的翻車狀況,太遠則會讓小山丘越來越不清晰。
上圖是36°光束角的離墻距離測試,24堵°角差不多,光弧會更低一點,小一點。
3)燈的間距80-120cm
36°光束角一般在80cm-120cm這個間距,就能保證出來的小山丘正常呈現,太遠每個山丘會獨立連不上,太近則會變成小山包。
上圖為36°光束角,距墻20cm的燈間距測試。
24°光弧更小,若離墻距離相等,則燈與燈之間的間距需要往80cm這個最小間距靠一些。
4)燈旁留出墻面距離不小于50cm
要給小山丘,留夠展示的空間,至少預留出50cm的墻面,否則就是前面講到的小山丘,碰到轉角、過道等情況,小山丘變形或砍半,會逼死強迫癥。
此外,在做洗墻射燈的時候,如果底下沒有墻,就沒必要再裝射燈了,幾乎沒效果,所以就不要浪費錢了。
好了,寫到這里本文就結束了,如果全掌握,相信你一定能創造出又便宜,又有氛圍的有主燈光效果。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無主燈的優勢,畢竟底下、邊上布置的再好,也沒有無主燈可以吊平頂和反光燈槽的利落感,所以有預算做無主燈,也并不是有人貶低的「傻子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