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本質,首先肯定是保證功能。
只有功能齊全,才能保證住著體驗感不會太差。然后在功能的基礎上再追求高級感、時尚、高大上等等。
可現在,往往存在一個怪象,高級感竟然比實用重要?真的讓人費解!這樣住著能舒服?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真相一下,設計師出的那些本末倒置的時尚設計,但凡做了的人,都后悔了。
乍眼一看,無踢腳線的墻面還挺好看,有種簡約時尚之感。
可是,冷靜下來想想,這樣設計現實嗎?
▲無踢腳線墻面
首先,踢腳線它承擔著墻、地面之間的收口,即使如上圖,墻、地邊收的很好看,那也得顧及它的第二個功能,防踢、防污,況且這個功能比第一個更重要。
平時我們拖地,拖把難以避免地會蹭到墻面下沿,有踢腳線就會擋住污漬,不會直接蹭臟墻面。
▲入住一年的無踢腳線墻面
而若是取掉踢腳線,墻面即使是換成防污的漆或壁紙,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臟污分水嶺。
床頭燈的基礎功能,應該是起夜用、晚上看手機補光用,樣式好看的床頭燈,的確是可以在基礎功能上錦上添花的。
但是,如果忽視基礎功能,單純的追求所謂的顏值與高級感,那麼極有可能如下圖,選擇了一款華而不實的燈具。
▲設計師款床頭燈
燈光照向墻面,氛圍感是很足,亮度缺失,起夜時的可能勉強夠用,可要是看手機是這個亮度,依舊會傷害眼睛。
而且,要是家里有小朋友的話,這種直接吊下來的床頭燈,極有可能淪為他們的玩具,還有安全隱患。
當極簡風流行起來以后,反彈器柜門也跟著流行起來,原因是沒有了把手的柜門,視覺上看起來是要簡潔耐看一些。
很多人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就盲目跟風做了反彈器柜門,然后使用過程中才發現問題不斷。
▲柜門反彈器
首先是開合,從我們習慣了的直接拉開柜門,要改為按-彈-拉三個步驟,如果反彈器不靈光,還得多加一個摳的步驟。
然后是耐用度,柜門反彈器處受力、久壓變形,后期反彈器容易壞等等,都是問題。
▲反彈器柜門開合
再就是成本,一個反彈器看著不貴,但整個柜子算下來也并不便宜,有這個錢,完全可以做成銑槽的了,使用還一如既往的順手,后期也沒有什麼耗材。
說到台面無下掛,這真的是這幾年設計師在櫥柜上的一個里程性革新,確實在減掉無實用意義的下掛后,台面看起來更清爽。
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有新的問題,這就牽扯到櫥柜制作工藝了。
▲無下掛廚房台面
以往有下掛的台面,櫥柜一般不做頂板,上面有幾條墊條承重台面,但墊條會有一定的高度,就需要用下掛來遮擋這個高度差。
要是台面不要下掛,下面就不能有墊條。如果直接把石材台面架在櫥柜框架上,中間是空的,台面剁骨破裂的可能性極大。
為避免台面破碎的風險,就得給櫥柜的框架上做頂板,否則沒有承重支撐點,如此一來二去,成本就上去了。
因此,無下掛台面不是不能做,是得在追求高級感的同時,得清楚中間的工藝,提預算加固櫥柜。
要是如上條,提了預算真的能帶來較大的改變,那投資的還算是值得,倘若沒有太大區別,那真心不建議霍霍這個錢了,如極簡無邊框出風口。
▲有無邊框出風口對比
本來就已經是百葉的效果,有沒有邊框,根本就不明顯,非要糾結,無非就是裝修中的執著,在入住后,誰沒事會抬頭一直盯著空調出風口看。
另外,如果要做極簡無框出風口,施工比較麻煩,原本一層石膏板能搞定的工序,現在得牽扯兩層,把邊框夾在中間,費用直接翻倍。
如果要做整面墻柜子,留出一個空位來放電視,其實還算是合理。
可是如果為了內嵌電視,而砌墻再挖空,就顯得有點實屬沒必要了。
效果,是比將電視直接掛墻上能更有層次感一些,但同時也把格局固定死了,目前看七八十存電視覺得還不錯。
后期更新換代,家家都是98寸電視,自家要想換個電視,還得砸墻。
廚衛石膏板吊頂,尤其是衛生間,咱就說,經常涉水的區域,做成石膏板,即使用的是防水石膏板、膩子,它能比鋁扣板吊頂耐用嗎?
除了耐用度,還關系到維修的問題,鋁扣板吊頂,后期一旦有問題,可以隨時拆卸。
而石膏板,得預留專門的檢修口,否則后期出問題了很麻煩,而且檢修口還牽扯留小了檢修依然不方便,留大了又很丑的局面。
述(
當然有一種情況除外,家里要是開放式廚房的,為了和客廳統一,吊頂可以直通過去,但衛生間,真心就別冒這個險了。
畢竟我們花巨資買來的家,沒必要把它當做實驗品,萬一實驗失敗了,承擔后果的還得是自己。
當設計師給衛生間設計成大規格瓷磚時,看著的確比小瓷磚高級,可是在實踐過程中,瓦工明確表示做不了。
原因是大磚沒辦法找坡度,無法保證下水順暢,如果這樣,要這高級感何用?
但耐不住大磚的效果真的太迷人,小編找了兩種大磚成功找坡度的方案,供大家裝修時拿給瓦工參考:
▲
第一種,小下沉式下水,大磚在鋪貼時,向地漏的方向落低傾斜,地漏處做小下沉。
要得 下水通暢,小下沉內,地漏的兩側,也應當向地漏處做角度鋪設,這樣一來,水流會先留在小下沉內,再流入地漏。
▲V型坡度下水
第二種,V型坡度,相比第一種,顏值欠缺點,但工藝更簡單。
需要注意的是,在切割地漏的那一塊磚時,保證兩兩對稱,出來的效果會更美觀。
與浴室相關的,還有淋浴區的隱形地漏,上條是把難題交給了聰明的瓦工與善于分享的小編,這個就完全交給業主了。
但小編是個喜歡說真話的人,我實在忍不住想問問設計師,你體會過這種地漏沒?
這種瓷磚飾面的地漏,下水就只能依靠四周的縫隙,洗個澡,毫不夸張的說,會有種地漏堵住的錯覺,下水真的是慢到積水。
有此想法的人,可千萬得打住了,要建議你乖乖的選擇格柵樣式的下水快、顏值也不至于太差的地漏。
要是實在對這隱形地漏心癢癢,也建議用更大面積的長條地漏,至少,下水孔能多那麼一丟丟,不過相比普通地漏,下水還是慢的。
通頂門的設計真的讓人有點費解,好看歸好看,但在顏值與功能之間,真的有點避重就輕了。
先是功能,門的好壞,最重要考量標準是空間隔絕效果,這里面牽扯到隔音、隔溫、材質等等,也正是因為如此,品質好的門在材質、隔音條上下足了功夫。
可突然冒出來一個通頂門,上下直接通頂,完全不留隔音條鑲嵌的位置,就是個視覺高級。
而要出這份高級,尺寸通頂得加錢,旁邊還得做木飾面板,后期變形風險大,錢花了,住的不舒服,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