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座經濟繁榮的城市,伴隨著高企的房價,讓普通人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作為土生土長的珍妮阿姨,住過公屋,擠過板間,也租過私人樓宇,卻從沒有放棄買房的目標。
在60歲退休之后,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買下一套實用面積約32㎡[342呎]的小宅,這對于獨居的她來說,完全足夠了。
房子位于大埔的安慈路4號,同樣是層層疊疊的公寓樓,但這里的房價相對來說便宜點,交通和醫療等設施都十分方便齊全,特別是周圍還有船灣淡水湖和八仙嶺郊野公園等,都是騎行健身的好去處。
這棟樓三梯八戶,群樓三層為商業用房,3-27層為住房,從平面圖上看,公攤面積占比非常小,見證了建筑師的設計功力。
本案例是H戶型,朝南,從平面圖上看,居然布置出兩室兩廳一廚一衛的格局,而且還是全明,這種戶型要是在上海,估計也是非常搶手的。
房子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今有35年的房齡,原有的裝修比較老舊,無法滿足現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珍妮阿姨在裝修上沒有妥協,就算一個人住,也要讓自己對生活的熱愛,散滿小家的每個角落。
打開白色的入戶門,小宅全景盡在眼底,地面滿鋪木地板,以走道為界限:左邊是廚房、餐廳和衛生間,右邊是客廳和臥室。布局緊湊而有序,1㎡都不敢浪費。
小屋經過重新裝修,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采用現代原木風格,特別是配色讓人賞心悅目,看起來溫馨又舒適,每次回家都能感覺到被暖暖的氛圍包圍,朋友見了都羨慕極了。
沒有傳統的入戶玄關,在門的右邊設計了一組結合換鞋凳的儲物柜,進出門舒舒服服地坐著換鞋,這對老年人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建議沒有換鞋凳老年家里,備一張折疊椅,站著穿鞋或脫鞋,太不方便了]
墻面上安裝有掛鉤,放置外套、包和鑰匙等物品,十分方便。而換鞋凳下方收納一個人當季穿的鞋靴,剛剛好。
廚房
廚房面積約3㎡,拆除了原有與餐廳的隔墻,打造成半開放式,擴大了空間上的視覺感。
到頂櫥柜+冰箱外置,形成「U」字形的廚房烹飪動線,「備-洗-切-炒」盡在轉身之間,一氣呵成。
洗烘一體機嵌入式安裝到地柜中,解決了無陽台晾曬問題。
餐廳
餐廳緊鄰廚房,一組簡約的實木餐桌椅,搭配一盞帶點復古的小吊燈,便是全部。
客廳
客廳擁有寬敞的大玻璃窗,采光充足。整體布置比較簡單,橡木沙發和電視柜,沒有茶幾,將天然材料融入家中,仿佛給空間帶來了大自然氣息,讓生活在都市的人能感受到獨有的原木情懷和自然之美。
老年人家里不一定非要配胡桃木色,搞得昏暗的氛圍。珍妮阿姨選芥末色的沙發靠墊和窗簾作為配色,讓整個空間顯得明亮、更加年輕化。
臥室
客廳往里走就是珍妮阿姨的臥室,由于一個人住,原有兩間合并成一間,與客廳之間也換成半墻玻璃隔斷。局部融入弧形造型,將女性的柔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窗簾同樣選擇抹茶綠,將來會購置更多的綠植,既能烘托氛圍,又能帶給空間活力。
臥室空間富余,在床尾處設計了一組衣帽柜。
空閑之余,依偎在窗邊看書、喝茶,充足的自然光,或圓燈的溫柔燈光,也會呵護你的雙眼,隨時隨地能感覺到家帶來的放松。
從臥室看客廳,每個細節處的處理都讓人感覺是自由的、溫暖的、自然的。
衛生間
衛生間面積不大,但還是實現了珍妮阿姨心心念念的干濕分離,墻面貼橘色磚,讓小小的空間顯得更加溫暖。淋浴房還設計了坐浴和拉手,細節處想的非常周到。
擁有這麼一套溫馨小屋,珍妮阿姨格外珍惜,堅持一天一收拾,里里外外都干凈整潔,忍不住拍照給大家瞧瞧。
結束語:看完全文,你喜歡珍妮阿姨這樣設計的小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