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花時間丟東西
不亂買多余物品
才能達到好收好整理的效果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看看家中是不是堆滿胡亂買的東西,打折了就買、看到喜歡就買,買了之后沒用幾次就放著,放在家中久了,根本也忘了自己買過什麼。結果東西多到怎麼收都整理不完,事后還要花時間一件件分類斷舍離。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這樣的「購物失控」,就是家中很難收納整理的源頭!不如一開始就控制購買的物品數量與種類。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以下就歸納6大類物品,勸你怎樣都別買,以免買了就想丟,徒增整理的煩惱。
1. 不買打折促購的物品
每次只要一到購物節,總有不少打折促銷的商品,像是購物滿1000打折、買5件打折,或是3件組、5件組的套裝促購。為了到達折扣門檻,會湊足金額和購買件數,往往會多買目標清單以外的物品。
圖片來源/ Pexels/ freestocks.org
雖然看似便宜省錢,但實際卻是多花錢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從現實上可能用不了幾次就擺著,導致家中囤積的物品越來越多,反而放著生灰。
因此,千萬別為了折扣失心手滑,只買目標清單上的物品,不隨意囤貨多買。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2. 不做便宜廉價的小消遣
許多人出外會隨手轉轉扭蛋、玩抓娃娃機,投兩、三個幣就能一個勁玩,獲得不少逛街消遣的樂趣,但娃娃、扭蛋玩具一多,也是很難收納的。
圖片來源/INS©villagefanguard
說句大實話,轉扭蛋、抓娃娃多半都是在享受游戲的過程,而不是真正想要這些小玩具,回家還要找地方收納,無形中占據收納空間。
放久了還會生灰,布類娃娃還可能長塵螨,要定期清洗,買回家簡直是討一個心累。建議消遣適可而止,別再堆滿家中柜子啦。
圖片來源/INS©naoto4660
3. 不隨意增加收納用品
只要東西一多,就會想辦法在家中找地方擴增收納架或儲物箱,雖然增加儲物空間快速又方便,但反過來說,等同于是「推遲處理」這些物品,我們花了時間收納可能用不到的物品,然后繼續擺著。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不如不買收納盒、儲物箱,物品定期做斷舍離,像是趁換季丟掉不要的衣物、趁年末整理櫥柜、浴柜堆積的物品,家中物品就能維持一定數量不會過多,空間整潔利落,還能省下買收納用品的費用。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4. 不買與生活習慣不符的物品
有時候會因為心血來潮,買了平時沒在用的物品,像是美容儀、健身器材、露營設備,向往自己能記得保養、固定運動、時常出外露營,過上想象里的美好生活,結果理想和現實差了好大一截,實際用沒三個月就放著,光擺在家里占位子。
圖片來源/網絡
這全是因為這些物品與生活不符,就容易閑置浪費,平時沒時間擺弄各種保養品,不常運動與野營就沒有習慣去使用。
建議在購買前別被想象中的生活迷惑了,得從現實上思考,自己是否會優先使用這些物品。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5. 不常用的手做材料和器具
培養新的興趣與嗜好,能增添生活消遣、開發新視野,一下子去學烤面包、一下子打毛線,過了一陣子又對做木工感興趣。為了這些新嗜好,就先添購不少新的器具與材料。
但不少人學了三、四次發現沒興趣就放下不做,用到一半的設備、器具和手做材料被收進柜子深處,認為總有一天會再用到,不僅生灰還浪費家中空間。
圖片來源/INS©honeyjubu
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在滿足自己學習的需求前,建議先試試水溫,不用購買大量或高價的材料與器具,學習一段時間后確認自己有意愿維持興趣,再逐步提升設備、器具或材料的等級,以免買了不用,之后還要費心處理。
圖片來源/INS©mukuri_official
6. 生活用品囤貨太多
經常消耗的生活用品,很多人都會習慣囤貨,一次購買大量既便宜又省錢,像是廚房紙巾、衛生紙巾或抹布,這類的快消品就很適合囤貨。
但囤貨也要看種類,有保質期的物品就建議不要購買大包裝,尤其是調味料、醬料或面條等干貨雜糧,適量就好,以免過了保質期都用不完,最后丟掉也浪費。
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此外,汰換周期較長的物品也不要囤貨,像是清潔劑、保鮮膜、不粘鍋,別因為
「便宜」、「物超所值」或「反正我會用」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用完再買,丟掉一件再買一件,就不會造成收納的壓力。圖片來源/INS©esse_online
這些日常生活不經意買入的小東西,往往會造成日后收納的負擔,與其花時間事后整理,不如一開始就不買,堅持丟掉一件,再買一件的原則,就能有效控制家中的收納數量,整理更輕松無負擔。
你有哪些不小心越買越多的小東西,讓你很難整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