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住在14㎡的逼仄劏房里,25歲的她也依舊由衷地感到幸福和快樂!
25歲的茜茜(化名),在2021年3月份的時候從父母家搬出來,住進了這間150平方呎的劏房里,換算下來大概是14平方公尺左右,到現在為止,她已經獨居了兩年的時間。
茜茜說,之所以要從父母家相對較大的房子里搬出來,一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在家里會有很多摩擦,常常因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發生爭吵,另一點,也是她想要過一種更加自立、自強的生活。
目前,她這間劏房的租金,再加上生活中水電費、吃穿用度的開支,要用掉大概9000港幣,約合7870塊,這也相當于她工資的2/3左右,但即便如此,積極向上的茜茜,還是能從自己這種劏房獨居的生活中,尋找到快樂和幸福。
先來簡單聊一聊,這間劏房的戶型和室內布置吧~
▲劏房內空間太過逼仄
因為劏房本就是那種將一間房屋,分割成多個小家的產物,所以空間自然非常逼仄。
茜茜這間14㎡劏房,可以分為三個「空間模塊」,推門進入家中后,玄關、廚房、餐廳相互融合,左手邊做櫥柜,右手邊做折疊餐桌,再往里,是一條抬高的走廊。 走廊相當于是一個向右倒的「L」,連接著廚房和客廳與臥室空間,衛生間也裝在了狹窄走廊的一側,給這間劏房小家提供了一個洗漱、沐浴和如廁的空間。 至于第三處空間模塊,就是劏房內的主要生活區,融合了臥室和客廳與書房的功能,25歲的茜茜,也正是在這間劏房里生活了兩年的時間。
有一說一,劏房雖小,卻也給25歲的茜茜提供了一個容身之所,而14㎡劏房內的一些裝修布置,同樣是可圈可點,讓我們跟隨茜茜的視角一起來看看。
茜茜的家,要從入門的玄關處說起,但實際上,所謂的玄關也只不過是一組掛鉤罷了。
▲入門玄關區域
原本進入家里的時候有一個小小的鞋柜空間,但茜茜覺得它礙事兒,又需要一個放洗衣機的地方,所以干脆丟掉了臟舊的鞋柜,轉而在角落里放上了一台洗衣機。
因為沒有多余的空間安裝玄關柜,只好在門上安裝掛衣鉤,方便進出家門時掛置隨身的衣服、鑰匙等物品,也算是將空間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了起來。
至于這台洗衣機嘛,茜茜說是她從舊貨市場買來的,到時候如果搬家的話再賣掉甚至丟掉也不心疼,總比家里沒洗衣機,衣服都要手洗來得方便。
▲廚房櫥柜的台面
洗衣機緊挨著家里的廚房空間,台面只有一個小水槽和一台電磁爐,中間的切菜區甚至連一塊案板都放不下,自己在做飯洗菜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憋屈的。
不過好在這間開放式廚房里安裝了吊柜和地柜,再加上吊柜下面的掛鉤,可以妥善收納廚房中的各種碗筷餐具和瓶瓶罐罐等亂七八糟的物品,不至于顯得亂糟糟地。
茜茜說,以前在家里生活,都是父母給準備好飯,真當自己獨立生活,出來住的時候才發現,每天洗菜、做飯、吃飯、刷碗,也要占據很長的時間,更讓她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廚房對面就是餐桌
廚房的對面就是一張折疊餐桌,這張餐桌平日里折疊收納在墻邊,吃飯的時候才會展開(做飯時盤子沒地方放,也會放在餐桌上),打開后卒子多可以容納三個人同時用餐。
只不過,每當茜茜坐在這里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總能想起自己和父母、弟弟圍坐在家里餐桌上吃飯的場景,雖然也有矛盾和摩擦,但更多的是歡聲笑語,這時便感到說不出地落寞。
劏房內的空間感總是模糊的,可以說廚房一直延伸到了通往室內的走廊處,這里也是衛生間所在。
▲衛生間門口的廚電柜
蒸鍋、電飯煲、小烤箱都在放一組小廚電的架子上,寬度剛好填滿了走廊的角落,旁邊便是通往家里衛生間的折疊門,說起來,劏房內的衛生間能和茜茜家一樣大的,還真不多。
衛生間自然也是一間暗衛,但卻著重加強了照明和通風,甚至還用玻璃推拉門在衛生間內進行了干濕分區,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將水漬隔絕在浴室內,讓打掃衛生間少了很多麻煩。
▲馬桶、浴室和洗手池
哦對了,這間浴室位于衛生間的中間角落,馬桶和洗手台分置兩旁,且都留出了足夠的使用空間,說起來和普通的小戶型蝸居無異,單看衛生間,完全感覺不出來是在一間14㎡的劏房里。
茜茜的洗漱用品和衛生間的清潔用品,或是收納在鏡柜里,或是放在洗手柜中,亦或是收納在了浴室玻璃門上安裝的吊籃內,東西雖然多,卻井然有序。
有很多小伙伴在問,這類劏房洗完衣服是怎麼晾曬的呢?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通常是在窗邊或者家里隨便空閑的地方,對于茜茜來說,她更喜歡將洗好的衣服晾在廚房和衛生間中間,走廊的過道上,通風性會好一些,也方便衣物晾干。
走過玄關廚房和衛生間,14㎡的劏房還剩大概一半的面積,都留給了一個綜合的生活空間。
▲茜茜的寫字桌正對狹窄走廊
自力更生的茜茜,每天下班回家后通常還會有學習和工作的安排,所以對比那些拿洗衣機、床板當書桌的劏房居住者來說,她更需要一張正式的書桌。
兩年前剛搬進來時,她甚至覺得屋里擺放不下任何傢俱,反復規劃后,最終決定在角落里放一台冰箱,旁邊放矮桌和無腿沙發,打造出一個小小的,卻非常實用的家庭辦公區域。
這張辦公桌最大的問題就是坐久了腿會麻,也正因為如此,茜茜才將桌深做得長了些,方便將腿伸直,緩解這種麻木的感覺,此間種種不便,也是茜茜住在劏房里的無奈之處。
▲桌面辦公空間充裕
不過好在桌面的空間還算是充裕,平時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在這里疊個衣服什麼的,都完全放得下,而且連旁邊冰箱的側板,也被茜茜當成了一個貼備忘錄的小黑板,盡量不去浪費每一處可利用的空間。
從桌面和室內的簡潔干凈程度,其實不難看出,雖然生活在14㎡的劏房里,但茜茜還是保持了積極自律的態度,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收拾得干干凈凈的桌面
茜茜總覺得,既然現在已經自己生活了,那麼就一定要活出個樣來,在享受獨屬于自己的寧靜自由時,也不能忘記自律和好的生活習慣,邋里邋遢的家她是一刻也待不下去的。
這也是我佩服她的地方,起碼要我一個人住,又是在面積這麼狹窄的空間里的話,怕是不能做到和她一樣把家收拾得如此整潔,慚愧。
沒想到一間14㎡的劏房居然說了這麼多,最後來簡單聊聊家里的臥室。
▲床尾做收納架
在剛放好這張床以后,床尾那窄窄的空間曾一度讓茜茜頭疼不已,她既不想浪費掉寶貴的空間,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利用起來,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後來還是無意間發現了一組收納架,放在床尾縫隙里剛好合適,可以把她生活中的零散雜物和書本玩具等東西統統收納起來,不僅填補了冗余空間,還實用性滿滿。
▲床底放大收納箱
我發現,床鋪其實比一般的床要高上不少,仔細觀察后才看到原來四個床腿都墊了木塊,把床鋪架高起來,這樣做,也是為了能讓床底塞下尺寸更大的收納箱。
收納問題是解決了,但拿取衣物卻變得比較麻煩——床底的收納箱有兩層,外層還好說,但要拿到內層箱子里的衣服,就要爬進床底去把箱子拉出來,兩年間,這個動作茜茜重復了無數次。
與此同時,疊放衣物的收納方式,也遠不如衣柜里的掛衣區來得方便,看著箱子里茫茫多的衣服,茜茜說:「以后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一定要買個大衣柜」。
說起劏房生活的一些不便之處,即便是樂觀積極的茜茜也陷入了沉思。
面積的問題永遠是在劏房居住繞不開的地方,她覺得自己無論是想要買什麼東西、添置什麼傢俱家電,或者是想要變動室內的布置,最先考慮的永遠不是喜好,而是空間允許不允許,兩年的劏房生活,也讓她被動地學會了斷舍離的習慣。
再有就是蟑螂和返潮的問題,房間小、通風不足,是這類劏房的通病,茜茜的家也不例外,想起從第一年住進來時,總會因為碰到蟑螂而害怕,到現在的習慣和坦然面對,她打趣地說,這是自己最大的成長。
到這里呢,我們也算是將茜茜這間14㎡的劏房走了一遭,各位小伙伴看完有什麼感觸?
對我而言,劏房內面積狹小卻功能齊全、收納整理有條有理固然是茜茜家的優點,但讓我觸動更多的還是她搬出父母家自立生活的堅強,她面對窘迫居所的樂觀和積極,她對一個人生活的自律和不將就。
像茜茜一樣的年輕人有很多,也許住在高樓大廈,也許住在蝸居劏房,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不卑不亢,腳踏實地把日子過好,畢竟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何「樂」而不為呢?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