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華為被美國指控「侵犯美國國家的安全」,被列入「企業實體清單」,禁止在美國進行銷售行為。這個莫須有的罪名是一種惡意打壓行為,意在阻止中國發展。
也就是在這一年,美國開始了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的制裁。其攻擊對象之一就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華為。而歐盟為了響應美國號召,也加入了這場制裁行動。
2020年,歐盟宣布在5G網絡核心的建設時將不會使用華為。之后歐盟又加大了制裁力度,發出強制性禁令,禁止歐盟各國使用可能會泄露國家隱私安全信息的設備。而這其中就包括了華為5G設備。
作為歐盟國之一的德國,也是響應此號召的國家之一。6月17號,德國媒體《明鏡周刊》稱德國內部可能要求禁止使用華為設備。這意味著德國將要對華為5G設備進行拆除。對于這一舉措,有人評估,單是德國鐵路設施上的5G設備,拆除將會花費4億歐元,且會導致相關的基建項目多耗時5—6年。從中也能看出其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巨大。
而近日傳來好消息,根據《世界報》的報道,德國選擇繼續與華為合作,拆除華為5G設備的計劃暫停。這是基于真正的國家利益而做出的明智決定。因為一旦拆除華為設備,其隱藏的成本巨大,甚至會動搖德國的社會基建發展。更何況說華為會泄露國家隱私安全本就是無稽之談、莫須有的罪名。
其實對于拆除華為5G設備一事,德國國內的反對聲音大有人在,認為拆除華為完全沒有必要,甚至德國還要為此付出大代價。
德國電信認為,拆除華為、中興通訊等公司的設備完全屬于「不切實際」,一旦實施,就會損害德國用戶的利益,無法保證其相關產品使用質量。德國電信公司甚至把這份禁令描述成「世界末日」。
德國鐵路當局審視了這份情「拆除華為設備」的禁令,也認為拆除一事將會導致德國付出昂貴的代價。
《柏林每日鏡報》針對「是否拆除華為等中國5G設備」一事調查了德國的民意。結果顯示,45%的民眾持反對意見,而25%的民眾表示中立意見,其中表示贊同拆除華為的人比例不足30%。在如今西方各國反華情緒高漲的環境中,45%的比例足以證明了華為基建的重要性。
歐洲如果要拆除華為等5G設備,其后果可以從英國中得以窺見。《環球財經》報道,英國拆除華為5G設備之后,60M的民用寬帶就能被商家標榜為「極速」。而在倫敦的捷運等位置上,市民們甚至無法上網打電話。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便捷式。很難相信這是發生在一個發達國家的事。
德國之所以不敢像英國一樣拆除華為設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德國高度依賴華為等5G設備技術。因為華為的5G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且其價格比得德國國內其他的供應商(三星、愛立信、諾基亞)來說實惠。
價格公道、技術領先的產品服務,是企業選擇的最先標準,也是中小型企業的最佳選擇。
如果拆除華為設備,受到致命打擊的就會是那些德國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背后有雄厚資金來做支撐,而中小型企業來說,產品才是立根之本,動搖了產品,可能會威脅到一個企業的生命力。拆除華為,用那些高價格的產品設備,會壓縮企業利潤。而影響到企業產品質量,則會導致訂單下降,從而影響企業的基礎。
一個經濟強盛的國家雖然需要背靠大企業,但小企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國家的社會穩定就是依靠這些小企業才能運轉平穩。一片汪洋是由無數滴水滴匯聚而成。
除了中小型企業的依賴度高,5G華為在德國的基建部署范圍也極廣。在德國國內安裝的5G天線中,華為的占比高達60%以上。根據德國電信的年報披露,2022年底華為5G設備相關網絡覆蓋了超過90%的德國人口。Strand Consult公司估計,在已安裝的5G設備中華為最保守預測那也占59%。華為5G設備技術涵蓋面之廣,讓這項工程的難度大大翻倍,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
所以說德國暫停拆除華為設備計劃符合了國家利益、民意所向。這也說明了全球化的逆轉化不符合變化規律。強行違背,那只會自食惡果,損失的還是違反規律者。就像德國此事,強行拆除華為相關設備,就會付出極大的成本代價,而這一切最后都是要德國企業、民眾來承擔,完全違背了國家利益。
德國最后暫停計劃也說明了一件事,唯有發展是硬道理。就是因為華為擁有高新5G技術,所以才成為不可替代的選擇,這就是德國改變心意最關鍵的因素。所以企業牢記《人民日報》所報道的一句話,企業要提高研發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