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只有大房子才有資格談好設計和布局;我若有錢,我也可以做。
換言之,在不少人心里,仿佛只有富人才能有資格講究居住環境,咱們普通人就別窮講究了,湊合湊合得了。
而作為一個對家居有著多年研究的整理師來說,卻覺得恰恰相反。越是普通人家,就更要注重自己的生活環境。因為人本身就是環境的產物,你影響著環境,環境也反過來塑造你。
同時我們會發現,越是物質富足的家庭,雖然他們本身可以獲取的物資和精神資源更豐富,但仍然非常注重居家環境、風水和布局等。
其實不論窮富,答案都非常簡單,拋開一些看似玄學的解答,往最簡單了說,所謂好的家居設計、布局、環境風水,其實就是在能達到的前提下,讓自己活得舒展、自在,得到身心的滋養。
如果說普通人不配談好的居住環境,也就等同于告訴普通人不配活得好,我想這是不正確且不公平的。
因為不是人人都有成為富人的機會,可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家里,重復著一天又一天。力所能及地改善居住環境,做有利于身心的優化和調整,家才會越來越好。
因此本篇,我們依舊要分享幾個普通人家也要關注的家居好設計,愛家的朋友們來接干貨吧~
國內大多數的住宅,入戶空間都比較小,但是在看過無數的家裝和布局后我發現,越是普通人家,越要關注入戶雙動線。
日式雙動線戶型布局
因為對普通住宅戶型來說,雙動線最先便于入戶收納。如買菜回家后,直接進入食品儲存室收納,減輕整理的麻煩。同時不用穿過客廳,可以直達洗漱區,更換家居服,回家舒適感也大大提升。
具體的雙動線是怎樣的?我們結合戶型圖給大家詳細解讀。如上圖中動線
①即玄關土間收納動線,進入玄關脫鞋→進入土間放置包包外套等→進入洗漱區→洗漱后進去室內。動線②是購物歸家動線,購物回來玄關處脫鞋→進入食品儲存室迅速存放食材→進入廚房準備做飯。
兩個動線都是及時收納,并能直達所需的功能區。相比土間收納動線,購物歸家動線時常被忽略,卻非常適合普通家庭。下班后匆忙買菜回家,進入儲存室便捷收納,第一時間解放雙手,走到廚房手里只剩下馬上要用到的食材,真的很人性化。而且整條動線毫不費力,也縮短了回家整理的時間。
當然了,如果戶型允許,將土間收納區緊鄰廚房或食品儲存室,收納整理動線也會大大縮短。
入戶雙動線設計相比傳統玄關來說,更為合理、巧妙和人性化,也是日式住宅中非常經典的動線設計。其實更適合應用于我們的城市住宅,再結合以往給大家提到的下沉式玄關,可以說是一個清潔、整理、動線的完美組合。真正做到了室內更整潔,回家更流暢。
對于很多儲物空間少的家庭,裝修時更要關注過道空間。很多人覺得過道太窄太薄直接放棄,又覺得做柜體花錢太多,硬是舍不得,結果入住后家里雜物堆得到處都是。
真正的封閉式柜體空間不足,平時再怎麼收拾還是亂,即便斷舍離也不能把日常用品給丟了。
不如把走廊過道空間利用起來,哪怕只有十來厘米深度,也能做成超薄柜收納。
超薄柜與衣柜和儲物柜都不同,最好使用平開門+無把手,干凈利落存在感低。內部根據收納需要安裝隔板,當然做成可活動的層板最好。
收納全家的日用紙巾、濕巾、小朋友的各種尿不濕超級方便,平時一些洗護用品的囤貨收納也不在話下。
超薄柜內部安裝伸縮桿,又能收納帽子、絲巾、發箍等。放一塊洞洞板,還可以掛一些喜歡的耳飾項鏈,成為mini飾品柜。
關上門后就清清爽爽,完全沒有柜體壓抑和笨重感,不影響過道使用,來客也不一定能看出來,補充收納卻是一絕。
很多人在裝修時,只對大方向有把控,可細節上總是差強人意。特別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電源,從外露做到隱藏,真的會讓家的視覺感受提升的不是一兩點。
比如衛生間電源,裝修時不要僅僅在墻面上預留,如果做壁龕,可以設計在壁龕內,這樣給電動牙刷充電時,就不用直接擺在台面上,看起來亂糟糟。
同樣對于吹風機電源,也可以隱藏在浴室柜內,使用時打開柜門即可,收納與充電在相同位置,非常方便。
即便是做隔板浴室柜,電源依舊可以預留在台盆下方,依舊能減少占用洗漱台空間。
很多人家喜歡做島台餐桌,不建議在島台面上做插座,而是預留在側面,更為隱形。不管是在給手機充電還是餐桌辦公,都更清爽便捷。
前幾年很多家居博主天天建議大家做衛浴三分離、四分離,其實對于面積不足戶型也不允許的家庭來說,確實困難。
相比多分離的衛浴,普通人家更需要的是獨立的馬桶間,特別是對于家里男士比較多,或者三代同住的人家來說,獨立的馬桶間幾乎是刻不容緩。
首先如廁區與淋浴間一體,常住人口多的情況下,衛生間洗澡、如廁頻率很高,導致潮濕環境,會讓細菌快速滋生。同時不及時清潔還有異味,長期會影響家人健康,特別是對女士很不友好。
馬桶間獨立后,整個衛浴系統里最難清潔的區域分離,衛生情況會得到很大改善,也避免了如廁與淋浴沖突的情況。同時,獨立馬桶間也能保護來客時主人的隱私。
建議大家在做獨立如廁區時,增加一個洗手池,便于及時洗手。門上的格柵通風以及除臭設備等,都可以減少異味。
條件允許還可以使用呼吸磚,對于抑制細菌繁殖和吸收異味,都有不錯的效果。在廚房裝修時,有些人對于收納基本抱著夠用就可以,其實越是普通家庭,每天都要在這幾平米的空間,準備全家所需的美味佳肴美,收納充足是基本,靈活好用才是重點。
特別是小廚房,對于油鹽醬醋和五谷雜糧的存放,一組拉籃可比隔板柜以及傳統抽屜實用多了。
空間允許還可以多做幾層,增加果蔬收納,這樣廚房再小,日常購買的蔬菜都不用堆地上了。
除了零碎物品收納,小家電幾乎成為現代廚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電飯煲、高壓鍋、微波爐等收納,如果沒有獨立的餐邊柜,更建議分出1平米的家電區,用抽拉隔板收納。
這樣每天做飯,廚房干凈整潔,家電工具有序存放,使用又靈活方便,心情都十分美麗,食物才會更有味道。
普通人家餐廚空間都很小的戶型,增加餐邊柜或儲物區都很困難,不妨從廚房墻體下手,拆除一個小墻體,做成嵌入式柜體。
這樣不僅可以補充常用餐具、杯具、干貨等物品收納,中間還可以做開放區,設計成小水吧。
輕松解決日常飲水問題,還擴展了廚房使用空間,真的非常實用又巧妙,比各種飲水機和恒溫電水壺要美觀多了。
除了可見的空間收納,其實對于很多面積不足的廚房或衛生間來說,門后空間長期被忽略,利用起來才發現,真的很絕。
使用A柱固定在墻面,再安裝配套的鐵藝小拉籃,可以收納廚房常用的各種小物品。
還可以隨意調節高度,對于小廚房門后或者凹槽空間來說,真的太便捷了。
物品擺放一目了然,拉籃通風透氣,放果蔬也不怕壞,用在衛生間洗漱用品都能輕松瀝水,相比實木架靈活不少。
普通人家的住宅,幾乎每一平都要用在「刀刃」上,即便是陽台空間,也很難有剩余的休閑區。
對于各種綠植花草,即便很喜歡,也不得不割舍。
其實越是如此,我們越要想辦法給家里增加綠植區。綠植能改善環境、治愈心情、每天澆水松土,都給平常的歲月添加幾分幸福感。如果空間實在太小,可以在墻面安裝洞洞板,利用縱向空間來優化居家環境,給家人一個小花園。
洞洞板上添加小隔板,就能輕松放置各種綠植,幾乎不占空間,就讓家生機勃勃。
不管是家里的大人孩子,閑暇時間都可以打理,能很好舒緩生活上壓力。比如小喜本人就是,壓力大的時候只做兩件事,逛花卉市場,以及給盆栽澆水施肥。家里空間不大,綠植卻成為最好的陪伴。
當然,除此外,適當根據季節改變室內軟裝;給自己買更舒適的家居服以及使用更好的床品;及時清潔、整理房間;能力范圍內選擇喜愛的家居用品,而非平替。都會提升家的能量,也會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