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底層生活的真實面紗,走進每一個有故事的家庭。
這一期的家居專題,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來自香港的一家四口的真實生活。四口人,要住進多大的房子內才合適呢?或許,在不少人看來,一家四口,至少也得是「三室一廳」啊!
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本期的香港家庭,31歲的夫妻和2個孩子的家,甚至不到5㎡。
提到香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樓大廈和燈紅酒綠,殊不知,在這座國際化的金融都市里,也有令人心酸的一面。因為在香港,有那麼一群人,沒有精致的居住環境,甚至連公租房都住不進去。等待他們的,要麼是劏房,要麼是籠屋,甚至是GC房。
而本期要分享的一對小夫妻,雖然結婚已經9年,孩子也有2個,但是依舊居住在不足5㎡的劏房里。
接下來,跟隨筆者的圖文,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小兒子搬好自己的凳子準備吃飯~
因為整個室內不足5㎡,加上開間又窄,所以擺放上一張正方形餐桌之后,一家四口人勉強可以坐下。
即便是這樣一個狹小的劏房,每個月的租金也有4000多元。而男主在香港是做保安工作,月薪也就8000多元,所以算下來整個家庭的生活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即便如此,男主也比較樂觀,畢竟與那些住在籠屋和GC房的人相比,自己的居住條件已經不錯了。更何況現在一家人都在一起,這種家的溫馨是很知足的。
雖然室內面積小,但是男主堅持要在屋里擺放一張餐桌。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坐在一起吃飯,才算是一個家」。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聽到男主這樣說,不少網友也是紛紛點贊。
確實如此,房子雖小,團圓便是家。能夠「老婆孩子熱炕頭」,已經算是人生贏家了,剩下的就是堅持奮斗!
因為室內面積小,所以小兒子平常寫作業,也都是拿餐桌當書桌用。筆者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實話實說,小時候也是把飯桌當書桌用。雖然不及城里人的大書房、大書桌,但是心里也很知足。
平常小飯桌也用來當備菜桌,收納桌。盡管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卻滿是煙火氣。這種日子雖然拮據,但終究是幸福的。
對于住進劏房的人來說,已經不再奢望有獨立的廚房。
畢竟有太多的人,廚房和廁所共用。所以像女主這樣,在洗衣機上做飯,并沒有覺得有多艱苦。別人的洗衣機,就是單純洗衣服的電器。而在這個四口之家,洗衣機的作用卻不小。不僅承擔著洗衣服的功能,而且還承擔著當「櫥柜」的功能。
無論是電磁爐還是電飯煲,一切美食烹飪的用具,都離不開洗衣機的「頂面」(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側開蓋的滾筒洗衣機,價值體現出來了)。
因為小屋內沒有油煙機,所以女主做飯,基本都是先選容易蒸煮的食材。這樣的食材基本不用怎麼炒,所以自然會減少很多油煙。
「炒菜的時候,油煙會充斥著整個屋子,甚至周圍全是油漬」,所以女主每次做飯都比較注意,每次做完飯,必然會拖一次地。
盡管住在劏房,但是女主依舊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態。不得不說,這是值得我們點贊的。
洗衣機、小冰箱、各種小電器,盡管室內面積小,但是家里真是什麼都不缺。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對于一家四口來說,這樣的居住環境雖然差了點,但是這并不影響一家人對生活的期待。這,大概就是男主口中「知足」的根源吧!
如今男主已經在香港申請了公屋,雖然排了五六年了至今沒能排上,但是這已經成為了一家人最美好的期待。
生活拮據,居住條件差,這些都沒能改變男女主對待生活的態度。在筆者看來,這一對小夫妻的真實生活是值得我們點贊的。畢竟他們為了能夠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努力。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奮斗的目標。在這里祝愿每個家庭都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