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成百上千套的日本住宅,我發現他們的家里不管面積大小,之所以能如此整潔干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3個小單間:
第1個:入戶儲物間
日本住宅很重視入戶處的收納,即便面積再小,也會想方設法留出一個儲物間,最大程度上滿足了高需求的收納壓力。
其實,并不是房子大才能擁有儲物間,主要看實際需求和戶型布局,哪怕面積小點也值得,日本入戶儲物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雙動線設計,可以直接進屋,也可以從儲物間進屋,沒必要換放鞋子后再繞行出來。
至于內部收納,大多以定位卡槽+隔板為主,性價比高,可靈活調整隔板間距,底部適當留空,可以放行李箱等大件或重物,動手能力強的自己就能安裝,預算有限的話,可以考慮用布簾稍作遮擋就好。
第2個:廚房雜物間
日本廚房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少打吊柜,主要是考慮利用率問題,高處拿取不便,一旦安裝不到位很容易留下隱患,針對這些問題,即便舍棄廚房部分面積,也要多設一個雜物間。
雜物間位置不限,大多在廚房過道盡頭,有想法的可以借著廚房轉角增設一個,即便面積再小,也比常規櫥柜更能裝,內部放些常用的碗碟杯具再適合不過了,一些小雜物可以用塑料盒進行細化分類,貼上標簽增加拿取的便利性。
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內部用定位卡槽+隔板的時候,可以適當錯層,即便在同一層,也能適應下不同物品的高低,實用性更強。
第3個:馬桶間
這點國內除了大戶型,很少有其他家庭能做到,但在日本卻是一種普遍現象,馬桶獨立成區,放在一個小單間里面,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使用沖突,徹底實現干濕分離。
衛生間內結合實際需求,還增設小洗手池,甚至有馬桶水箱頂部自帶洗手池的,洗完手的水自然流入水箱存儲,相當的節能。
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還能借著馬桶后面設小型儲物柜,平時囤一些紙巾啥的放在這兒,也省得再占其他的收納空間了,你們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