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大概2400字|閱讀共需5分鐘』
實際上無論是裝修選家電,還是舊家電換新,在我們投入的時候,都很容易交智商稅。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2點:
①家電市場水分深,營銷>實際價值;②容易跟風,盲目消費升級,不理性的選購理念。
作為多年來一直和家居裝修、家電打交道的家居博主,我每年都會接觸很多家電銷售,在那些「老資歷」的選購觀念里,實事求是的說,「有一些家電,確實沒必要買太好的」。
這一期的家電專題,「美家」
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家電選購的內容。或許看過之后你會發現,家電的投入沒有那麼復雜,更不會掏空你的腰包。當我體驗過超2000元的風暖浴霸之后,引來了不少粉絲的吐槽,直呼……
說一句大實話,我家里之前其實也是那種幾百元的風暖浴霸,只不過後來有個品牌讓我評測,所以就體驗了一下。不可否認的是,2000多元的浴霸確實很優秀,雙變頻電機,同時制暖和換氣,升溫快,可以一鍵智能沐浴等等。
但是!
我結合家電師傅的經驗,也說一句大實話,風暖浴霸,實際上500元左右的就很不錯了。
選購指南:
風暖浴霸,說到底就是一個暖風機,所以只要「功率」足夠大,制熱效率就差不了,洗浴之前也用不著等待太長時間。除了要盡可能選擇大功率之外(建議2200W起),風機盡量選擇「變頻」的,倘若噪音再小一點,就完全可以投入。
而且目前市面上那些具備恒溫除濕、除菌、小夜燈等功能的風暖浴霸,價格也基本在五六百元以內。這種價位的浴霸,正適合大多數家庭的需求。
反觀那些高端風暖浴霸,在具體使用體驗上雖然優秀一些,但并非是必選。而且有一說一,風暖浴霸的使用頻率受季節影響大,更多的時候,還是用到的它的「換氣、干燥」等功能,所以沒必要投入數千元。
對飲用水的重視,讓很多人開始安裝凈水器。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凈水器里面的水分真的是太深了。
正如網友@文慧所說,
其實這位網友說得一點也不假,凈水器最大的雞肋之處,并不是凈化能力差,而是濾芯行業不透明,水分太深,導致消費者被收割智商稅。
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選擇凈水器,一定不要選太貴的原因。
本質上凈水器的濾芯都差不多,價格不同多半是品牌溢價造成的。
選購指南:
因此在選購凈水器的時候,建議首先看濾芯的更換成本 (記住正常價:PP棉30元、活性炭30元、超濾膜50元-200元、RO反滲透膜50元-500元),其次再考慮選超濾膜還是RO反滲透膜,最后才是品牌選擇。
其中RO膜過濾出來的水是純水,里面什麼物質都沒有,換句話說就是不用燒開也能喝。超濾膜過濾出來的水只剩下了化學元素,包括礦物質,也會殘留下一些重金屬。至于其他的PP棉、活性炭濾芯等不用太注重,品質都差不多。
盡管有不少人認為「微蒸烤」是趨勢,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有太多的人買回家微蒸烤一體機后,實際用到的功能卻很少。
以我家的微蒸烤為例,平常最常用的功能發現都是「微波爐」的基礎功能,比如:
①解凍;②熱菜。
實際上選擇微波爐的時候,投入最簡單功能的才是最為明智的決定。畢竟有太多的功能噱頭>實用。
選購指南:
作為廚房里必不可少的小電器,功能簡單的微波爐選購起來沒有太多注意的事項。這個時候品牌可以作為第一參考要素。畢竟即便是第一梯隊的品牌,功能簡單的微波爐定價基本不超過300元。
品牌的選擇傾向,選擇格蘭仕或者是美的都是可以的。前者質量口碑不錯,比較耐用,畢竟是靠微波爐發家的品牌。后者在小家電領域表現一直很搶眼,品質也可以信得過。
市場上的冰箱,無論是品牌還是產品種類,都讓我們眼花繚亂。
大多數人在選購的時候,更傾向于冰箱的品牌,比如海爾、容聲等等,實際上冰箱這種大家電,各個品牌之間的產品功能、使用體驗都差不多,最大的區別還是在于品牌溢價。
有不少人會被高端的面板外觀、互聯網大屏、制冰、真空保鮮等吸引,從而花高價投入。實際上日子過久了就會明白,冰箱的選購沒那麼復雜。
選購指南:
再好的冰箱,只不過是基礎的「冷藏」、「冷凍」。
所以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產品冷藏區的「保鮮技術」和冷凍區的「使用面積」。因為冰箱冷藏區存放的是短期食用的食材,所以保鮮很重要。而冷凍方面,空間容量則直接決定了可以儲存的食材數量。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到這些參數:
①是否為獨立雙循環(控溫更精準、不串味);
②是否有特有的冷鮮技術、凈味技術;
③容量是否足夠大(特別是冷凍區),建議450L起步。
另外在使用體驗上,建議選購順序為:十字對開門>法式四門>一字對開門>三開門。
另外再吐槽一下,有不少人會傾向于選擇互聯網大屏冰箱。其實互聯網冰箱的本質是在面板上嵌入了一個安卓系統(還內置了一堆軟件),很明顯噱頭>實用。畢竟誰也不會站在冰箱面板前購物、刷軟件。
電視劇的價位,從上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有的人會選擇三四千元的普通款,也有些人只選高端,甚至只選進口電視。站在精致家居生活的角度上來說,預算充足當然選貴的,但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電視機選擇普通款完全能夠滿足觀影需求。
特別是近些年來,電視機的收費亂象越來越令人反感,導致電視機的「開機頻率」大大降低,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電視機也沒必要選太好的。
選購指南:
不過為了能夠不影響日常的觀影和體驗,在選購的時候即便是選擇普通款,也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①尺寸。毫無疑問電視機第一考量的參數就是尺寸,不要過分在意觀影距離,當然是屏幕越大越好。
②刷新率。首選120Hz,對畫質要求不高,選擇60Hz當然也可以。
③內存。運行內存≥2GB,存儲內存≥16GB就可以了,市場上那些運行內存1.5G的低端機,就不要選了,太容易卡頓。
只要滿足上面這些參數,選擇哪一個品牌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定價也相差無幾。不過不建議大家選互聯網電視品牌,無論華為還是小米,都是代加工產品,無論是品質還是服務,還是不如老牌國產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