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環節,大項小項加起來太多了,所以即使是設計師本人裝修,也避免不了會踩坑。而對于不在裝修設計行業工作,且是第一次裝修的屋主來說,出現翻車的機率就更大了。
不過在我看來,裝修過程中的一些「坑」,其實與建材本身沒有多少關係,有關係的源頭在于施工工人。如果工人都是按照正常的規范去施工,那必然會減少踩坑的幾率,也會少交不少智商稅。相反,如果有些環節操作「不規范」,那屋主就會為此而「買單」(躺槍)。
這一期專題,就來分享一下裝修時需要提防工人的「4個不規范」,建議大家提前看看!
吊頂也需要現場盯著工人施工嗎?當然!
吊頂施工,不僅考驗工人的技術,更考驗工人的品德。
目前在裝修行業,吊頂的材料主要分為輕鋼龍骨和木龍骨兩種,拋開用木龍骨替代輕鋼龍骨的劣性操作之外,其實作為業主,還有一點需要盯緊,那就是吊頂的施工規范。為了滿足吊頂的承重要求和造型要求,正確的吊頂是先用輕鋼龍骨打底,而後用木龍骨做造型。這其中,輕鋼龍骨的安裝也頗有講究。
比如吊桿之間和主龍骨之間的間距,不能大于80公分,而副龍骨之間的間距不能大于40公分。如果這些沒有達到要求,很顯然會給入住後留下安全隱患。畢竟石膏板和燈具都對承重有要求。
除了龍骨的施工講究之外,因需要安裝燈具或者其他設備而開孔,施工的時候也有標準。為了不留下安全隱患,孔位必須要打在輕鋼龍骨上,最好是主龍骨。如果對承重要求不高,且位置不在主龍骨上,則再考慮副龍骨。
開槽是否規范,直接影響著居住安全,所以一定要盯緊了!
水電的改造,比如會牽扯著開槽。而開槽是有國家標準的,其中承重牆禁止開橫槽,如果開豎槽,必須做到垂直與地面。對于非承重牆,雖然可以開橫槽,但是橫槽的長度不能超過50公分。而且豎槽也要求垂直。
實際裝修過程中,有不少電工為了省事,或者省成本,乾脆直接斜開槽,這種做法直接會破壞牆體的承重結構,進而影響到牆體的穩固性。
因此在開槽環節,無論有多忙,都應該抽出時間去現場盯著工人施工。如果等到水電驗收的時候再去現場,裝修工人不規范地開槽已經完工,那業主只能默默躺槍,甚至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衛生間的防水,一旦操作不當,入住後就會面臨各種坑。不僅糟心,而且漏了水還會帶來不少經濟損失,所以防水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有不少裝修公司的防水項目,都是外包給單個的防水師傅,或者乾脆讓瓦工來替代。而在刷防水的時候,有很多細節需要屋主們注意。
比如第一遍防水刷完,幹透了之後再刷第二遍防水。有很多師傅圖省事,縮短工期,只刷一遍,或者還沒幹透就著急刷第二遍。另外,48小時的閉水試驗,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而同樣有不少師傅為了節省時間,乾脆選擇不做。這就給入住留下了漏水的隱患。
除此之外,衛生間濕區的防水,必要要刷到1.8米,而且這個高度是底線,低于1.8米的防水,同樣會有漏水的隱患。
因此建議大家,如果去現場,最好提前帶一個卷尺過去,順便量一量師傅刷的防水高度是否達標。不達標的話,要麼立即返工,要麼找裝修公司協商。
無論是拆牆,還是新建牆體,都直接關係著居住地安全。這一個環節,不管再忙都要去現場看看。
先來說說牆體的拆除。為了滿足室內的居住需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室內的空間結構做一些改變。而在拆牆的過程中,哪些牆體不能拆,哪些牆體小心拆,都需要現場弄清楚。尤其是承重牆、配重牆,都不能輕易碰到。不然房子就會變危房。
如果不確定哪些是承重牆,要麼問物業要圖紙(住宅設計圖中黑色實線部分為承重牆),要麼自行判斷(與鄰居共用的牆體基本都是承重牆,不能碰)。
而在新建牆體方面,在新舊牆體連接的地方,一定要「掛網」(兩邊寬度不得少于15㎝)。很多裝修工人為了省事,直接忽略了這一步。在他們看來,即使不掛網,抹上膩子,刷上乳膠漆照樣看不出來。但業主就被坑了。
如果新牆與舊牆之間不掛網,等到入住之後就會知道很容易開裂。倘若掛上一層網,新舊牆體之間還能形成牽引力,以此來更能夠保證主體的穩固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