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的色調和陳設,能帶來生活上的平靜,簡約的自由,這便是現代的家居設計。
越來越多人懂得其中道理,所以裝修時更加注重對內在的表達,不要過多復雜的裝飾,用極簡來打造家居空間,回歸生活的純粹。本期安排的案例是一套MUJI風格,夫妻倆用最簡單低調的材料,卻裝出最簡潔溫馨的效果,小宅看著很美,越住越舒適。
這套坐落在武漢的房子,80平方公尺,原始結構真的不是很好,進門對著的是衛生間,沒有采光,讓入戶這里且略顯擁擠和壓抑。而重點改造也是在這里,想要打造一個住得舒服的家,真需要花點心思。
改造后的平面方案,確實亮點滿滿:
① 建立新的洄游動線:將衛生間移走,讓入戶直通陽台,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
② 廚房開放式設計:衛生間移走,小陽台納進廚房,得到一個采光更佳、空間更大的廚房。
③ 再就是次臥室:上下鋪設計,現在是休閑區,以后可以是趣味兒童房。
這樣改造,動靜分離,變換功能位置后,讓家居動線更為暢通,打破常規的格局,重心圍繞自己真正的需求上設計,這樣的家怎麼會不越住越舒適呢?
入戶的第一視角,站在大門直通陽台,比起之前開門面對的是一堵毫無生氣的墻,這不讓人更加愉悅嗎?美好的自然光線,呈現的是自然美,頂上的線性燈也代表著延伸感,它似乎在指引著我們向前走。
右邊原本是廚房墻體的,但現在打通墻體后做了半高的鞋柜,滿足小夫妻的收納。不做高柜設計自然也是為了讓光線更好。左邊利用衛生間墻做了滿墻洞洞板,它可是收納王者,什麼小東西都能收納,家里的雨傘、買菜的購物袋等等生活物品全都可以收納。
至于左邊就是衛生間了,外置的干區洗手台,還有靠墻定制的家務柜,這原本是餐廳空間的,但現在把餐廳移到客廳里去了。
這里是我最喜歡的空間。
將客廳與原來的主臥室打通,得到一個更加開闊的動態空間。這里除了是客餐廳外,還有開放式上下鋪的臥室以及小書房。客廳布局還是傳統的布置,但少了茶幾,釋放出更為通透的且具互動性的空間。
可以看出,整個家用了最簡單低調的裝修材料,全屋刷白,美好的氛圍燈,在綠植們的圍合下,呈現出自然蓬勃有朝氣的家。
80平方公尺住兩人和一狗,空間不算大,不要傳統的電視柜,而是用上極簡的收納架,高度正好合適,配上可以活動的收納箱,做到分類收納,找尋也方便快捷。
餐廳空間與客廳相連,形成開放式的格局,雖然相較之前的餐廳有點遠,但就80平方公尺也遠不到哪里去,而且坐在這里吃飯,不比之前的餐廳更加舒服嗎?邊吃還能看電視,閑暇時分還能坐在這里做手工,喝咖啡,眺望窗外的美景。
原木餐桌和綠植窗洞,讓空間有了自然的呼吸感,還有窗台也是橡木板材質,正是這些自然低調的選材,得到一個簡潔溫馨的家。
動態空間的另外一個功能區就是這個「小閣樓」,兩層設計別提多好用。
一樓可以閱讀書籍和與狗狗玩耍,二樓是一個可以私密休息區,至于樓梯下面還有一個收納柜。
而且以后也可以是兒童房,這樣的設計很契合兒童年齡,十分有趣。
在「小閣樓」的右邊,可以說是書房空間了,雖然不大,但可以滿足居家辦公需求。
這樣的動態空間,真的可以說絕了,所有活動區全在一個空間里,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大大增加,比起之前分散的戶型結構,的確舒適好多。
不同于傳統的臥室,這里用的是整體地台設計,只需要放一個大床墊就可以了。
整個空間也是大部分留白處理,配以原木色,從簡約舒適出發,擯棄多余的裝飾,達到「Less is more」的生活態度。
干區在前面就看見了,特地放在較為顯眼的位置,方便一回家就能洗手。
里面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一點藍色的防水涂料,讓衛生間的顏值上升了不少。
以上便是本期內容,整套裝修除了質樸的色彩搭配外,還有就是戶型結構的重組,的確耐人尋味,喜歡這種裝修的朋友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