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家衛生間砌了一堵6公分的墻,本來是12公分,但是因為戶型小,他為了增加濕區的空間,就在現場臨時讓師傅改成了6公分。
磚頭豎著壘不到4公分,雙面抹灰6公分左右,壘完后他才發現問題。
一是忽略了衛生間門的承重問題,他擔心開門可能會出現晃動。
二是忽略了這個墻體上是要開槽做插座開關的,他很擔心開了槽墻會出什麼問題。
可瓦工師傅卻跟他說,6分墻也很牢固,掛東西問題不大。
但他還是擔心這麼薄的墻不夠牢固,卻又不想拆掉,最后他考慮到墻體的承重問題,只能取消了裝柜子的打算。
為了節省幾公分空間,最后犧牲了更多的收納空間,到頭來他只覺得得不償失。
下面說幾點砌墻需要注意的事項,大伙兒裝修的時候可別再踩坑了。
(一)墻體的尺寸不要輕易變動
墻體尺寸不是隨隨便便想改就改的,改之前務必要跟設計師或者工長溝通確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不要沖動行事。
像我這位朋友家為了省空間做了6公分的墻,設計師後來跟他說,其實可以做鋼筋混凝土的澆筑,這樣比較結實,但也為時已晚了。
(二)衛生間新建墻體的底部要用鋼筋混凝土做防水地梁不低于15公分
因為衛生間潮氣大,這麼做能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墻的背后如果是柜子,建議這面墻的防水直接做到頂。
(三)衛生間砌墻最好用紅磚
紅磚密度大,吸水率低,而且更穩固,但是要比水泥磚沉一些。
不過現在為了環保,很多地方都在用水泥磚,磚廠也都要求生產新型磚,比如水泥磚多孔磚,紅磚產的少了。
(四)墻體每隔60公分要植入鋼筋
如果是作為承重墻,比如掛柜子或者熱水器之類的,植筋比較保險的做法。
建議墻體建議每隔60公分就植入鋼筋,鋼筋要打植筋膠,能夠穩固墻體。
(五)墻體用小磚墊底
用小磚打底的話,穩定性更好,也能阻止地面的返潮,降低乳膠漆發霉的幾率。
很多師傅都不會這麼做,等業主發現的時候,墻已經砌得很高了。
(六)墻體中間用小磚連接
這麼做能夠增加墻的穩定性,碰到墻體后面被打濕的時候,這樣還能防止墻面粉刷層因吸水率不均勻而出現空鼓的情況。
(七)墻體的頂部用小磚斜砌
很多人不知道墻的頂部為什麼要斜著砌,這樣做是為了讓墻的結合更緊密,不容易開裂。
(八)新舊墻體之間要先刮網再抹灰
新砌的墻跟舊墻之間,注意要先掛網才能抹灰,不然后期很容易發生開裂。
(九)門頭梁要用混凝土梁做支撐
門頭上面的梁要用混凝土來做,或者下面用鍍鉻角鐵,這樣可以防止門下面出現變形。
(十)給管道包隔音棉
管道隔音是裝修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細節,煙道和管道砌墻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包上隔音棉,不然以后再想弄就遲了。
有些裝修師傅可能會跟業主說隔音棉包了也沒啥用,或者磚包了有隔音效果,用不著隔音棉了。
我家當時裝修就是自己動手包的,網上買的黃金阻尼和隔音棉,包了兩個衛生間,18年裝修到現在,衛生間一直都比較安靜,基本聽不到下水的聲音。
雖然包了隔音棉不能完全隔音,但噪音至少少一半不止,咱就是說,有用沒用自在人心。
對于6公分墻結不結實、會不會開裂這個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只要墻上不打釘子不掛重物,啥事都不會有。
有人卻覺得砌這種薄墻太考驗師傅的水平了,弄不好一推就倒,涉及安全問題一定要嚴謹。
大家更支持哪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