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僅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城市的規劃和建設經歷了很多階段,以至于現在依然存在老破小房屋的現象。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房價逐漸上漲,很多上海的家庭想換房但房價太高,等拆遷又遲遲沒有結果,所以只能一家幾口人居住在老破小中。
隨著居住時間日久,收納問題和裝修老舊的問題是這些家庭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重裝翻新老破小,改善居住環境就成了這些家庭的首選。
本期家裝案例給大家分享的是上海的一個34㎡老破小改造案例。
這個僅有34㎡的小家,常住人口是一家3代3口人,姥姥、單親媽媽和4歲的女兒。
這套老破小存在著采光差、空間小、收納空間、裝修老舊等種種問題,并且三代人居住卻只有一間臥室,沒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導致生活中時常產生各種不便。
房屋改造前,只有一間臥室,老人心疼女兒和外孫女,晚上只能在客廳沙發休息,并且家里有老人有小孩,收納空間嚴重不足,還有就是光線昏暗、裝修老舊等等問題。
整個家的套內面積是34㎡,是一個狹長型的一字戶型。
原始戶型存在很多硬傷:比如進深長、開間窄、采光不佳;入戶左側的過道空間狹長,且沒有利用起來,面積浪費;衛生間狹小,不方便多人使用。
設計師針對業主的需求,對室內空間進行了重新優化,讓空間的利用率更高,居住體驗更佳。
①優化了入戶動線,讓過道兩側的空間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提高小戶型空間的利用效率。
②衛生間做了四分離的設計,可以滿足多人同時使用,互不干擾。
③L型的廚房操作台面更加寬敞,并且還將入戶一側的小窗戶和室內空間連通了起來,讓室內空間變得更加明亮通透。
④老人房和客餐廳一體化設計,既能解決家人用餐需求,又能給老人一個獨立的休息空間。
⑤主臥和陽台打通,打造超大的地台和整面墻的衣柜以增加室內的收納空間。
整個家的裝修風格是日式風格,以白色和原木色為主色調,打造出一種很溫馨和舒適的感覺。
一進門的玄關區的布設是很精致和干凈的,地面通鋪的小方磚,有一種小清新和文藝的感覺。
進門左側是一組帶換鞋凳的半高柜,可以用來收納鞋子和坐著換鞋,墻上還有掛衣區。
正對入戶門一側還有一組嵌入式的通頂鞋柜,也能夠收納一些鞋子和日常的物品。
紅色的小地毯放置在進門處,頗有一種喜慶的感覺,而且也給整個空間增加色彩層次感。
廚房做的是L型的半開放式設計,一體化的定制櫥柜,使廚房的空間利用率更高,而且配色干凈又簡約,整體看起來非常大氣。
廚房墻面也是正方形的小瓷磚,上下全部做了柜子,收納能力翻番。
櫥柜和吊柜還有一些造型感的設計,柜門也是無把手的設計,看起來真的讓人很舒服。
廚房的空間有一扇小窗戶,所以整體的空間看起來也比較寬敞通透。
從廚房區域往里走,分別設計了洗衣機柜和冰箱柜,既方便使用,又能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這樣全屋定制的效果是很符合小戶型對空間的需求。
餐廳空間不大,但是給人一種文藝、典雅又溫馨舒適的感覺。
木質的餐桌、地板、障子門,再搭配球形的竹編吊燈,帶著一種日式的風雅之感。
餐桌旁邊利用主臥的榻榻米做了卡座的設計,既能節省空間,也方便一家人用餐。
老人房和餐廳是在同一個空間中,靠墻打造了一張榻榻米的單人床,這里是老人晚上睡覺的地方。
床下面設計了抽屜柜,旁邊還有衣柜,可以說是充分的利用了空間來增加收納空間。
要是家里來客人的話,鋪上一張毯子,讓客人可以坐在上面聊天,這里也能充當客廳的功能。
主臥是媽媽和女兒的臥室,整體做了榻榻米的設計,充分利用地面空間來增加室內的收納空間。
主臥和外面的隔斷是障子門設計,白天的時候拉開,整間屋子就很敞亮;睡覺的時候關上,保護彼此的隱私。
床墊直接鋪在榻榻米上,再鋪上床上用品,就是一張非常舒服的雙人床了。
床頭背景墻是白色和木質的拼接,還有球形的竹編吊燈做點綴,簡約大氣,高級感十足。
兩邊都做的床頭柜,這樣手機充電、放置一些書籍水杯都很方便。
床尾一側是整墻的通頂大衣柜,收納母女兩人常穿的衣物,增加收納空間。
衣柜和陽台之間的過渡空間設計了展示柜,收納一些書籍、盆栽和小物品等等。
主臥和陽台打通后,空間看起來更加寬敞明亮了。
靠窗的區域打造得很實用和精致,左邊放置著鋼琴,右邊做了收納柜,收納孩子的玩具和書籍。
衛生間是四分離的設計,洗漱、如廁、淋浴、泡澡四個空間互不干擾,大大的提升了衛生間的使用效率。
各空間之間全是采用磨砂玻璃作為隔斷,讓衛生間內更加通透明亮,使用起來不會感到壓抑。
看完這個在上海34㎡的小家,真的完全不像是一個老破小呀~
尤其是在改造之前的前后對比,真的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不管是在色彩的選擇和整體的搭配上,既滿足了實用性,又滿足了美觀性,而且到處都是滿滿的細節設計,特別是對空間的高效利用,是非常值得小戶型業主學習的。